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编写课题组由11 位专家组成,首席专家是四川大学曹顺庆、上海师范大学孙景尧、中国人民大学高旭东。 本书在阐述比较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学科理论的推进过程时,既注重比较文学不同阶段之间的差异,又看到其中历史性的关联和承接,使其呈现为涟漪式的动态发展过程与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本书努力打破该领域中曾长期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强调在“辨异”的基础上达成互识和互补,以形成世界各民族文学和文化“和而不同”的理想格局。 |
绪论 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 |
|
|
|
曹顺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马工程《比较文学概论》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批博士生导师(199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教师基金获得者,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淡江大学客座教授;出版《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文论史》、《比较文学教程》、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Publisher:Springer,Heidelberg,2013)等著作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
|
这是一部内容系统、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能体现比较文学研究广度与深度的教材。 本教材在结构和观点上具有创新性。例如,编者打破比较文学固有的学派设限,对法国学派、美国学派等代表性学派的理论进行了整合和重构;为与当今国际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世界文学”研究相呼应,本教材还设立专章“比较文学前景展望: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以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本教材注意从教学实际出发进行章节的设计与内容的编排,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全书根据教学实际设置为十一章,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注意理论与实例的结合,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本教材有配套的教学课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