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二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是本科地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全书共!章,内容包括大气热学、大气水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及人类影响等内容。三版中在气候系统,大气环流,海气作用及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城市气候等方面作了不少新的补充。 可作高校地理、气象专业教材,亦可供水文、农林、环境等专业师生、有关科技人员和中学地理教师参考。 |
前辅文 |
|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材的经典之作 |
周淑贞,女,江苏南京人。193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于华东师范大学承担科研和教学工作。是中国最早致力于城市气候学和上海城市气候研究的学者。率先提出上海城市有明显“城市五岛效应”,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和混浊岛效应。长期讲授“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代表性著作有:《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新知识出版社,1955)、《城市气候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城市气候学》(气象出版社,1994)。 |
|
|
|
本书注重传授气象学与气候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书没有把大气科学中所有概念和原理原封不动地搬过来,本书有所取舍。本书着力讲清楚基本原理,让读者对气象学和气候学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掌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本书注重体现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向地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地理学的思维特点是强调综合性、区域性,强调人地关系。本书体现了这三类特征。本书所述的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大气科学有一些不同。 本书注重控制难度。气象学和气候学里的概念较多,物理量很多,数学方程、物理方程也很多。有很多公式推导过程。地理学专业的学生缺少必要的先导性课程,理解这些数理方程有点难度。本书摒弃了过难、过细的公式推导过程,简化了原理的数学语言描述。本书没有引入矩阵运算,没有介绍编程运算方法。通过这些手段,降低了教材的学习难度。 本书体现了气候系统的理念。本书介绍了大气圈的特征、结构,介绍了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的特征,介绍了大气圈与水圈、陆面、冰雪圈、生物圈之间的影响机制。 本书注重教学适宜性。本书考虑到学时缩减因素,控制了教材篇幅。本书各章内容安排合理,体系完整,版块分明,可以灵活地适用于不同学校的教学计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