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实现了两个重要的转变: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变;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然而,与此同时,中国高等教育供求自始至终受两方面问题的困扰:其一是如何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缓解高等教育供给不足与高等教育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其二是如何解决社会高级人才短缺与大学生就业困难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中依然矛盾重重,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已成为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书的理论假设是: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利益主体的格局业已发生变化。由于政府、高等学校、学生和企业都成为追求不同利益的独立主体,致使高等教育供求主体之间利益问题凸显,并产生了彼此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最终势必要求整合主体利益的高等教育供求制度创新。 本书从高等教育供求及其主体概念、本质和特征入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经济人”假设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在理论层面上,从高等教育供求及主体的概念、特征和行为等方面界定了高等教育供求活动的含义,阐明了政府、高等学校、学生和企业四个主体的利益表现、行为变 化及其活动规律,阐述了如何改变政府垄断高等教育供给的不利局面,以形成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多元化格局的构想;在实践层面上,从主观原因和客观的制度缺陷等方面剖析了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冲突的表现、危害及根源,并试图通过供给制度改革,实现整合高等供求主体利益的制度创新,寻找实现供求关系平衡的途径。本书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 主体利益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供求活动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供求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产生的冲突是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紧张的根源,而缓解这种紧张关系的主要出路,就在于通过制度变革的方式,扩大高等教育有效供给,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供求均衡。 除导言和结束语之外,本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二章,主要阐释高等教育供求主体的相关概念,明确高等教育供求主体的内涵、构成和特征,明确高等教育供给产品是什么,供求主体是谁,从而为研究高等教育供求利益主体关系变化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即第三章,依据“经济人”理论的框架来揭示参与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的活动方式、行 为表现及其变化规律;第三部分,即第四章和第五章,采用经济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剖析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之间冲突的表现、危害及根源;第四部分,即第六章,从公共管理改革的理念出发,在借鉴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高等教育有效供给的经验基础上,探索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
前辅文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