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艺学通论 狄其骢 王汶成 凌晨光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文艺学通论
ISBN:978704025656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9-05
作者:狄其骢 王汶成 凌晨光
定价:31.90
页码:400
装帧:平装
版次:1
字数:45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以文艺学研究对象的系统存在和本体存在为依据,采取多学科交叉透视的综合研究方法,全面探讨了有关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并注重将文学理论的探讨与文学常识的介绍结合起来。本书共分四编,第一编“文学总论”论述了文艺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文学的外在属性和人学根基、文学的本体特性和功能以及文学的起源和发展。第二编“文学作品”论述了作品的存在方式、构成、语言以及作品的种类和体裁。第三编“文学创作”论述了创作活动的成因、能力、过程、经验和历史类型。第四编“文学交流”论述了文学交流的内涵和价值、对文学阅读的一般理解、文学阅读的主体性以及文学批评活动的性质与定位、程序、步骤及功能。

本书可用作高等学校中文专业“文学概论”课的教科书和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参考书,也可供一切想了解文学理论知识的文学爱好者阅读。

第一编 文学总论
  第一章 文艺学的对象和范围
   第一节 文艺学对象的系统性
   第二节 文艺学对象的存在方式
   第三节 文艺学理论的构成
  第二章 文学的外在属性与人学根基
   第一节 文学的社会属性
   第二节 文学的文化属性
   第三节 文学的语言属性
   第四节 文学的艺术属性
   第五节 文学是人学
  第三章 文学的本体特性与功能
   第一节 文学的再现性能
   第二节 文学的表现性能
   第三节 文学的形式性能
   第四节 文学的综合性能
  第四章 文学的起源
   第一节 有关文学起源的研究
   第二节 历史上有影响的三种理论
   第三节 劳动综合论
  第五章 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文学发展的进步性
   第二节 影响文学发展的诸因素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第二编 文学作品
  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第一节 传统的概念
   第二节 形式主义的概念
   第三节 结构主义的概念
   第四节 接受美学的概念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特定存在方式
  第七章 文学作品的构成
   第一节 题材和内容
   第二节 主题和观念
   第三节 材料和媒介
   第四节 语言和形式
   第五节 结构和层次
  第八章 文学语言
   第一节 文学语言的一般理解
   第二节 作品言语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审美功能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种类和体裁
   第一节 文学分类的原则和标准
   第二节 叙事类文学作品
   第三节 抒情类文学作品
   第四节 戏剧类文学作品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
第三编 文学创作
  第十章 文学创作的成因
   第一节 材料因
   第二节 形式因
   第三节 创造因
   第四节 目的因
   第五节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
  第十一章 文学创作的能力
   第一节 对创作能力的一般理解
   第二节 创作中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第三节 创作中的情感力和直觉力
   第四节 创作中的审美力和造型力
  第十二章 文学创作的过程
   第一节 创作过程的整体特征
   第二节 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创作中的情感运动过程
   第四节 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第十三章 文学创作的经验
   第一节 文学境界的创造
   第二节 文学典型的创造
   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创造
  第十四章 文学创作的历史类型
   第一节 对文学创作类型的一般理解
   第二节 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
   第三节 人文主义现实主义
   第四节 浪漫主义
   第五节 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第六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
   第七节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第四编 文学交流
  第十五章 文学交流的内涵与价值
   第一节 文学交流是文学创造活动的终结
   第二节 文学交流的两大环节
   第三节 文学交流的机制与媒介
   第四节 文学交流的建设性效果
  第十六章 文学阅读的理解
   第一节 阅读的传统概念
   第二节 消极阅读和积极阅读
   第三节 阅读的三种态度
   第四节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接受
  第十七章 文学阅读中的主体性
   第一节 对文本的解读是阅读的基础
   第二节 读者的“阅读视野”和“视野融合”
   第三节 阅读经验的复合结构
  第十八章 文学批评的性质与定位
   第一节 理论性与实践性
   第二节 科学性与文学性
   第三节 主观性与客观性
   第四节 政治性与学术性
  第十九章 文学批评的程序、步骤与功能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条件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思维程序
   第三节 含义分析与价值判断
   第四节 文学批评的功能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