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雷江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ISBN:978704043444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5-08
作者:雷江华
定价:34.00
页码:280
装帧:平装
版次:1
字数:32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书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编写,是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配套教材。

本书根据我国学前教育阶段推行融合教育的基本精神和特殊教育循证实践的要求,遵循特殊儿童身心发展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规律,重点阐述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规律、学习策略、教育策略等,最后具体探讨不同类别特殊儿童的概念、发展与学习等。根据这一思路,第一章和第二章力求帮助读者建立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第三章和第四章旨在建立特殊儿童发展的内容框架与基本策略,第五章到第八章侧重于介绍各类特殊儿童的基本概念、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特征、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等。

本书设置了相关主题的课堂讨论、核心内容的拓展阅读以及关键技能的实操训练等板块,并辅以图片和二维码链接资源;学习者还可登录“爱课程”网站(http://www.icourses.cn),通过“资源共享课”页面登录“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获取本课程全部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数字资源。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也可用于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同时适合作为家长读物。

前言
第一章 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需要
  第一节 儿童的个别差异与发展
  第二节 特殊需要与特殊教育发展
第二章 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与个案研究
  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
  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个案研究
第三章 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 特殊儿童认知发展概述
  第二节 基于认知基础上的特殊儿童学习
第四章 特殊儿童的人格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人格发展概述
  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人格发展策略
第五章 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 视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二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三节 肢体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四节 身体病弱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六章 智力异常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 智力与智力测验
  第二节 智障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三节 超常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七章 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 构音异常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二节 流畅度异常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三节 发音异常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四节 语言发展异常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八章 其他发展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 自闭症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三节 学习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参考文献
版权

本书根据融合教育的精神,遵循特殊儿童身心发展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规律,重点阐述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规律、学习策略、教育策略等,探讨不同类别特殊儿童的概念、发展与学习等;与网络课程紧密结合,依托二维码平台呈现大量有趣实用的资料。

雷江华,1975 年生,湖北鄂州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主持人。从事的研究领域为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主持与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主(参)撰(编)作品12 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 余篇,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8 项,其中2010 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2013 年著作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曾前往美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访(讲)学,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特殊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理事、湖北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与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副会长兼任言语矫治组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分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等。

第一章    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需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差异的观念及表现。

2. 理解特殊儿童及特殊教育的特殊需要。

3. 掌握基于差异的发展观。

能力目标:

1. 能利用基于差异的发展观观察、分析学前特殊教育实际案例。

2. 能根据特殊儿童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服务与支持。

情感目标:

1. 尊重特殊儿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特殊儿童。

2. 关爱特殊儿童,正视特殊儿童的需要。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世界。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身心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只有在树立合理的差异观与发展观的基础上,了解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才能促使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只有了解特殊教育的特殊需要,才能促使特殊教育长远发展。



你很特别

    他走上通往山顶的小路,然后走进那间大大的工作室。这里的东西都好大,让他不禁张大了他的木头眼睛。连凳子都跟他一样高。他得踮起脚尖才看得见工作台的台面。而铁锤跟他的手臂一样长。胖哥惊讶得咽了咽口水。

“我不要待在这里。”他转身想走。这时他听到有人叫他。

    “胖哥?”这个声音低沉又有力。

    胖哥停住脚步。

    “胖哥!真高兴看到你,过来让我瞧瞧。”

      胖哥慢慢转过身,看着那位高大、满脸胡子的木匠。

     他问木匠:“你知道我的名字?”

    “当然喽。你是我造的啊。”

      伊莱弯下腰,把胖哥抱到工作台上。“嗯。”这位创造者看到他身上的灰点,若有所思地说:“看来,别人给了你一些不好的记号。”

    “我不是故意的,伊莱。我真的很努力了。”

    “喔,孩子,你不用在我面前为自己辩证,我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你不在乎?”

    “我不在乎,你也不应该在乎。给你星星或是点点的是谁?他们和你一样,都只是微美克人。他们怎么想并不重要,胖哥。重要的是我怎么想。我觉得你很特别。”

     胖哥笑了。“我?很特别?为什么?我走不快,跳不高。我的漆也开始剥落。你为什么在乎我?”

     伊莱看着胖哥,把手放在胖哥的小木头脑袋上,缓缓地说:“因为你是我的。所以我在乎你。”

     胖哥从来没有被人这样盯着看,更不要说是他的创造者。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我天天都在盼望你来,”伊莱说。

“我来,是因为碰到一个没有被贴贴纸的人。”胖哥说。

      “我知道,她提起过你。”

      “为什么贴纸在她的身上都粘不住呢?”

    创造者温柔地说:“因为她决定把我的想法看得比别人的想法更重要。只有当你让贴纸贴到你身上的时候,贴纸才会贴得住。”

    “什么?”

    “当你在乎贴纸的时候,贴纸才会贴得住。你愈相信我的爱,就愈不会在乎他们的贴纸了。”

    “我不太懂。”

    伊莱微笑地说:“你会懂的,不过得花点时间,因为你有很多贴纸。现在开始,你只要每天来见我,让我来提醒你我有多爱你。”

    伊莱把胖哥从工作台上捧起来,放到地上。当胖哥走出门时,伊莱对他说:“记得,你很特别,因为我创造了你。我从不失误的。”

    胖哥并没有停下脚步,但他在心里想:我想他说的是真的。

    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一个灰点掉下来了。

 “灰点”“贴纸”代表什么?你认为胖哥可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阅读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胖哥可能经历过怎样的事情,未来又会遇到什么事?尝试写出故事的背景,并续写故事。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有什么差异?特殊儿童会被贴上“灰点”吗?

 

第一节 儿童的个别差异与发展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者应该仔细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要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他们获得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每位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特殊儿童也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出不同的一面。作为教育者,应当尊重每位儿童的个性,促使儿童实现全面发展。

        一、 差异的观念

        三百多年前,多才多艺的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从哲学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殊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差异的,差异就是体现在特殊性上的个体独特的特点。人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就构成了每个个体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特色。

        (一)差异与正态分布

        柯克和葛拉格认为个别差异具有双重含义,个别差异包括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1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个体间而言,虽然有许多共性,但差异的存在非常明显,每个个体的发展优势、速度、高度往往是千差万别的。特殊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普通儿童相比,在智力、感官、肢体、情绪、行为或语言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就构成了其自身的独特性。

        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曲线呈钟形,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在教育研究中许多现象都是呈正态分布的,如儿童的品德、学业成绩、能力等。正常与异常是相对而言的,其程度可以根据与全体的平均差异来确定。正常就是与全体平均值基本吻合,而异常就是对平均值的过度偏离。如图1-1,大多数人是处于正态分布的中间范围,属于正常;少数人居于两端,属于异常。人的智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也是呈正态分布的,智力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或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障碍(或智力低下、智力落后),中间分成不同的层次。特殊儿童的智力情况同样遵循正态分布的规律,即他们中的大部分智力处于正态分布的中间状态,应有机会与普通儿童一样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即使是处于正态分布边缘的智障儿童,他们的受教育权也不应被剥夺,只要根据他们的特点,作出相应的调整,他们也能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将来也可以独立自主地参与社会生活。

(二) 两种有代表性的差异观

        1. 没有共性只有差异性的差异观

        它只承认差异的存在,否认差异中也存在共性。在这种差异观的指导下,通常会只看到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差异性,而看不到共性的存在。如在对待视障儿童时,在这种差异观的指导下,一般只会看到视障儿童在视觉方面相较于其他儿童的差异,只专注于寻找补偿视觉缺陷的方法,而注意不到视障儿童与其他儿童共同的身心发展规律,忽视视障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2. 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的差异观

        在对待特殊儿童时,既看到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也看到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如在对待听障儿童时,在这种差异观的指导下,既看到了听障儿童与其他儿童相比在听觉方面的差异,以及由听觉障碍引发的问题,同时也看到了听障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其他儿童的共性。因此,在教育康复训练过程中,不仅要补偿其由于听觉缺陷带来的问题,而且也要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帮助其潜能开发,促使其全面发展(图1-2)。



    乙武的故事1

     有个日本人写了本书,叫做《身体的感官》。说的是有一位母亲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乙武洋匡。乙武洋匡天生残疾。他出生的时候,医院和家属为了避免母亲过度伤心,有意将母子俩隔绝了一个星期,在那一个星期里,为防不测,医院为母亲准备了氧气和一切急救设施。一星期后,母亲被允许去见儿子。让医院和家属感到意外的是:想象中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母亲见到儿子的第一句话是:“啊,我的宝贝,我们终于见面了。”接着母亲把儿子从床上抱起来,解开胸襟,给他喂奶。在乙武洋匡的成长过程中,这位母亲并没有把乙武洋匡关在家里,而是和常人一样,把他带去上街,游公园……让他充分与外界接触,以消除他的自卑情绪。长大了,乙武洋匡和别的孩子一样去上学。体育课上,他并不回避锻炼自己,他常常手脚并用爬完别的孩子跑过的路程。跳高时,等别的孩子跳过去了,他就用头点地的特殊方式翻过去。他从不回避什么。他母亲常对他说:就像人有高和矮、胖和瘦一样,你畸形的四肢并不是你的缺点,而是身体的一个特征。就这样,乙武洋匡接受了和常人一样的教育。中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日本著名的学府——早稻田大学。

…………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