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主要阐述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以及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第一版相比,增加了电化学分析中的新方法和质谱联用技术两章。全书共22章,按照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质谱分析法顺序编写。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类及近化学类专业的仪器分析课程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师生及分析测试工作者参考。
前辅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 1.2 分析化学的分类 1.3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1.3.1 光学分析法 1.3.2 电化学分析法 1.3.3 色谱分析法 1.3.4 质谱分析法 1.3.5 其他分析方法 1.4 仪器分析的应用范围与发展趋势 1.5 仪器分析方法的性能指标 1.5.1 精密度 1.5.2 灵敏度 1.5.3 线性范围 1.5.4 检出限和定量限 1.5.5 准确度 1.6 仪器分析中的定量分析方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2.1 电磁波谱 2.2 原子光谱 2.2.1 原子光谱的产生 2.2.2 谱线波长 2.2.3 谱线强度 2.2.4 谱线形状 2.3 分子光谱 2.3.1 分子光谱的产生 2.3.2 分子光谱的形状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3.1 基本原理 3.2 仪器装置 3.2.1 样品引入系统 3.2.2 光源 3.2.3 分光系统 3.2.4 检测系统 3.3 应用 3.3.1 定性分析 3.3.2 定量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4.1 基本原理 4.1.1 吸收定律 4.1.2 吸收系数与原子密度的关系 4.1.3 吸光度与样品中被测物浓度的关系 4.2 仪器装置 4.2.1 光源 4.2.2 原子化器 4.2.3 分光检测系统 4.2.4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类型 4.3 定量分析 4.3.1 分析性能指标 4.3.2 分析方法 4.3.3 定量分析实验条件的选择 4.4 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4.4.1 光谱干扰 4.4.2 物理干扰 4.4.3 化学干扰 4.4.4 电离干扰 4.5 原子荧光光谱法 4.5.1 基本原理 4.5.2 仪器装置 4.5.3 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5.1 比尔定律 5.1.1 吸光度与被测物浓度的关系 5.1.2 吸光度的加和性 5.1.3 比尔定律应用的局限性 5.2 常用术语 5.2.1 生色团和助色团 5.2.2 红移和蓝移 5.2.3 增色和减色效应 5.3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5.3.1 有机物电子跃迁类型 5.3.2 饱和化合物 5.3.3 烯烃和炔烃 5.3.4 羰基化合物 5.3.5 芳香族化合物 5.4 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5.4.1 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5.4.2 配体场吸收光谱 5.5 溶剂 5.6 分光光度计 5.6.1 主要部件 5.6.2 类型 5.7 定性分析 5.7.1 定性方法 5.7.2 伍德沃德规则 5.7.3 斯科特规则 5.8 分子结构的推断 5.9 定量分析 5.9.1 单波长单组分定量测定 5.9.2 双波长单组分定量测定 5.9.3 多组分同时测定 5.9.4 导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 6.1 分子荧光光谱法 6.1.1 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6.1.2 荧光发射光谱的特征 6.1.3 荧光强度、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 6.1.4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6.1.5 影响荧光强度的环境因素 6.1.6 荧光光谱仪 6.1.7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6.2 磷光分析法 6.2.1 磷光分析法原理 6.2.2 磷光光谱仪 6.2.3 磷光分析法的应用 6.3 化学发光分析法 6.3.1 基本原理 6.3.2 化学发光反应的主要类型 6.3.3 常见的化学发光试剂 6.3.4 化学发光分析的测量仪器 6.3.5 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特点和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法 7.1 基本原理 7.1.1 红外光谱 7.1.2 产生红外光谱的条件 7.1.3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7.1.4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7.1.5 红外吸收峰强度 7.2 特征吸收峰 7.2.1 基团(官能团)区 7.2.2 指纹区 7.2.3 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 7.3 影响官能团振动频率的因素 7.3.1 诱导效应 7.3.2 中介效应 7.3.3 共轭效应 7.3.4 空间效应 7.3.5 氢键效应 7.3.6 振动耦合 7.3.7 费米共振 7.3.8 外部效应 7.4 红外光谱仪 7.4.1 双光束红外光谱仪 7.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7.5 样品制备 7.5.1 气体样品 7.5.2 液体样品 7.5.3 固体样品 7.6 定性分析 7.6.1 已知化合物的纯度鉴定 7.6.2 未知物的结构鉴定 7.7 定量分析 7.7.1 吸光度的计算 7.7.2 定量方法 7.8 拉曼光谱 7.8.1 拉曼散射的产生 7.8.2 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区别 7.8.3 拉曼光谱的仪器 7.8.4 拉曼光谱的应用 7.8.5 增强拉曼光谱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8.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8.1.1 原子核的自旋 8.1.2 自旋核在磁场中的行为 8.1.3 核磁共振 8.1.4 经典力学描述 8.1.5 弛豫过程 8.2 核磁共振波谱仪 8.2.1 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 8.2.2 样品的制备 8.2.3 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8.3 1H核磁共振波谱法 8.3.1 屏蔽效应与屏蔽常数 8.3.2 化学位移 8.3.3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8.3.4 化合物中1H的化学位移 8.3.5 自旋耦合与分裂 8.3.6 耦合常数 8.3.7 化学等价和磁等价 8.3.8 自旋体系分类 8.3.9 一级谱图 8.3.10 1H NMR波谱法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8.4 13C核磁共振波谱法 8.4.1 13C核磁共振波谱的特点 8.4.2 13C的化学位移 8.4.3 13C-1H耦合 8.4.4 质子去耦 8.4.5 碳原子级数的测定 8.4.6 13C NMR波谱法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8.5 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法简介 8.5.1 二维同核相关谱 8.5.2 二维异核相关谱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9.1 化学电池 9.1.1 原电池 9.1.2 电解池 9.2 金属基电极 9.2.1 构成 9.2.2 电极电位 9.2.3 金属基电极的分类 9.3 离子选择性电极 9.3.1 构成 9.3.2 膜电位 9.4 电极的类型 9.4.1 极化电极和去极化电极 9.4.2 指示电极和工作电极 9.4.3 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电位分析法 10.1 实验装置 10.2 参比电极 10.2.1 甘汞电极 10.2.2 银-氯化银电极 10.2.3 氢电极 10.3 离子选择性电极 10.3.1 玻璃电极 10.3.2 氟电极 10.3.3 钙离子电极 10.3.4 气敏电极 10.3.5 酶电极 10.4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参数 10.4.1 检出限和响应斜率 10.4.2 电位选择性系数 10.5 直接电位法 10.5.1 直接比较法 10.5.2 标准曲线法 10.5.3 标准加入法 10.5.4 方法误差 10.6 电位滴定法 10.6.1 装置 10.6.2 滴定类型 10.6.3 滴定终点的确定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11.1 电解分析法 11.1.1 基本知识 11.1.2 电解分析法 11.2 库仑分析法 11.2.1 法拉第电解定律 11.2.2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11.2.3 控制电流库仑分析法 11.2.4 微库仑分析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伏安和极谱分析法 12.1 直流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2.1.1 基本装置和电路 12.1.2 极谱波的形成 12.1.3 极谱分析的特殊性 12.2 极谱定量分析 12.2.1 扩散电流方程式 12.2.2 影响极限扩散电流的因素 12.2.3 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12.2.4 定量分析 12.3 极谱波类型及其方程式 12.3.1 极谱波类型 12.3.2 简单金属离子可逆还原的极谱波方程式 12.3.3 配离子可逆还原极谱波方程式 12.4 经典直流极谱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12.5 极谱催化波 12.6 单扫描极谱法 12.7 方波极谱法 12.8 脉冲极谱法 12.9 循环伏安法 12.10 溶出伏安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电化学分析中的新方法 13.1 化学修饰电极 13.1.1 制备 13.1.2 应用 13.2 光谱电化学 13.2.1 分类 13.2.2 特点 13.2.3 应用 13.3 微电极 13.3.1 特点 13.3.2 分类 13.3.3 应用 13.4 石英晶体微天平 13.4.1 工作原理 13.4.2 仪器构造 13.4.3 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14.1 概述 14.1.1 色谱法发展历史 14.1.2 色谱法分类 14.2 色谱分离原理 14.2.1 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14.2.2 分离原理 14.3 色谱流出曲线 14.3.1 色谱峰 14.3.2 保留值 14.4 塔板理论 14.4.1 塔板理论的假设 14.4.2 塔板理论的建立 14.5 速率理论 14.5.1 气相色谱法 14.5.2 液相色谱法 14.6 分离度 14.6.1 定义 14.6.2 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 14.6.3 影响分离度的因素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气相色谱法 15.1 气相色谱仪 15.2 气路系统和进样系统 15.2.1 气路系统 15.2.2 进样系统 15.3 分离系统 15.3.1 填充柱 15.3.2 毛细管柱 15.3.3 毛细管柱与填充柱的比较 15.4 气相色谱检测器 15.4.1 分类 15.4.2 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15.4.3 典型的气相色谱检测器 15.5 记录系统 15.6 温度控制系统 15.7 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15.7.1 载气的种类及其流速的选择 15.7.2 柱温的选择 15.7.3 柱长和内径的选择 15.8 定性分析 15.8.1 利用色谱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 15.8.2 利用保留值的经验规律定性 15.8.3 利用保留指数定性 15.8.4 利用相对保留值进行定性 15.8.5 与其他仪器分析方法结合定性 15.9 定量分析 15.9.1 色谱峰面积的测量方法 15.9.2 定量校正因子 15.9.3 定量方法 15.10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15.10.1 优点 15.10.2 局限性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16.1 概述 16.1.1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比较 16.1.2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比较 16.2 高效液相色谱仪 16.3 高压输液系统 16.3.1 储液罐及脱气装置 16.3.2 高压输液泵 16.3.3 梯度洗脱装置 16.4 进样系统 16.5 分离系统 16.5.1 液固色谱法 16.5.2 液液色谱法 16.5.3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16.5.4 离子交换色谱法 16.5.5 排阻色谱法 16.5.6 容量因子和死时间的测定 16.5.7 洗脱方式 16.6 检测系统 16.6.1 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16.6.2 荧光检测器 16.6.3 示差折光检测器 16.6.4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16.6.5 微机控制与数据记录和处理系统 16.7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 16.8 定性分析 16.8.1 色谱定性法 16.8.2 化学定性法 16.8.3 两谱联用定性法 16.9 定量分析 16.9.1 外标法 16.9.2 内标法 16.9.3 标准加入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毛细管电泳法 17.1 基本概念和原理 17.1.1 电泳 17.1.2 毛细管电泳法 17.1.3 淌度 17.1.4 电渗 17.1.5 电渗率 17.1.6 合淌度 17.2 毛细管电泳装置 17.2.1 毛细管 17.2.2 进样装置 17.2.3 高压电源和Pt电极 17.2.4 填灌与清洗装置 17.2.5 温控系统 17.2.6 检测器 17.3 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 17.3.1 毛细管区带电泳 17.3.2 毛细管等速电泳 17.3.3 毛细管等电聚焦 17.3.4 毛细管电色谱 17.3.5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17.3.6 毛细管凝胶电泳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质谱分析法 18.1 概述 18.1.1 质量的概念 18.1.2 质谱表达方式 18.1.3 质谱仪的性能指标 18.2 质谱仪 18.2.1 进样系统 18.2.2 离子源 18.2.3 质量分析器 18.2.4 检测器 18.3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 18.3.1 离子表示法 18.3.2 裂解方式 18.3.3 单纯裂解 18.3.4 重排裂解 18.3.5 碰撞诱导裂解 18.4 质谱图中常见的离子类型 18.5 几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 18.5.1 烷烃类 18.5.2 烯烃 18.5.3 芳烃 18.5.4 脂肪醇 18.6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与分子式的确定 18.6.1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8.6.2 分子式的确定 18.7 结构解析 18.8 无机质谱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质谱联用技术 19.1 质谱-质谱联用 19.1.1 四极质谱仪 19.1.2 离子阱质谱仪 19.2 色谱-质谱联用 19.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19.3.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的组成 19.3.2 GC-MS仪器中的接口 19.3.3 定性分析 19.3.4 定量分析 19.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19.4.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接口 19.4.2 定性和结构分析 19.4.3 定量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 X射线光谱法 20.1 X射线简介 20.2 X射线的吸收、衍射和荧光 20.2.1 X射线吸收 20.2.2 X射线衍射 20.2.3 X射线荧光 20.3 仪器装置 20.3.1 X射线光源 20.3.2 X射线检测 20.3.3 X射线色散 20.4 X射线光谱法的应用 20.4.1 X射线衍射光谱法 20.4.2 X射线荧光光谱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 表面分析法 21.1 电子能谱法 21.1.1 基本原理 21.1.2 电子能谱仪 21.1.3 电子能谱分析的应用 21.2 二次离子质谱法 21.3 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 21.3.1 扫描隧道显微镜 21.3.2 原子力显微镜 21.4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21.5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二章 热分析法 22.1 热重法 22.1.1 仪器 22.1.2 热重曲线 22.1.3 影响热重分析的主要因素 22.1.4 应用 22.1.5 导数热重法 22.2 差热分析法 22.2.1 仪器 22.2.2 差热曲线 22.2.3 影响差热曲线的因素 22.2.4 应用 22.3 差示扫描量热法 22.3.1 仪器 22.3.2 差示扫描量热曲线 22.3.3 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