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将财税处理融为一体。全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创建阶段的财税处理、企业资产的财税处理、成本费用的财税处理、企业销售业务的财税处理、经营成果的财税处理、财税报表、企业终止的财税处理。 本书可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广大会计、税务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
前辅文 |
|
|
一部基于中国企业实务编写的“财税一体化”教材,兼顾教学与培训需求。教材体系创新:涵盖企业生命周期和经营过程,将财务处理与税务处理融为一体,突显会计教学的实践性,很接地气! |
葛长银,男,我国财税领域实战派专家。1986年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到中国农业大学任教至今。曾担任搜狐的财税顾问、用友公司的咨询专家,现兼任中粮屯河和中工国际的独立董事;为多家著名央企和大型民企进行过财税咨询、风险诊断和战略规划。崇尚“为生民立命”的治学传统,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治学方法,致力于向社会普及财税专业知识。发表近百篇论文,多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和《新华文摘》转载,同时也在网络广为流传。《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过专访。自2002年出版《大众会计学》至2012年出版“长银财智丛书”(8本),已出版24本专著或教材。 |
|
|
|
本书是一部基于中国企业实务编写的“财税一体化”教材,兼顾教学与培训需求,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新。这主要体现在体系创新、财税处理方法创新和内容创新三个方面。体系创新体现在教材结构基于企业的生命周期,同时也基于企业的经营周期——在介绍企业资产时也基于企业资产的生命周期系统、全面介绍;财税处理方法创新体现在针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在叙述会计处理的同时,也叙述税务处理,将财税处理融为一体;内容创新体现在与我国企业的实践同步,将最新的业务及其处理方法写入教材,如电商销售等。 二是实。本书基于中国实践,基于中国企业实务,基于中国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实事求是地把一线财务人员的工作“移植”到教材中来。 三是广。主要是本书展现的知识面广。从企业创建到企业终止整个过程的财税处理,从资产购进到资产退出整个过程的财税处理,从材料购进到产品销售循环过程的财税处理,全部囊括;而且细致——比如销售业务,除了常规销售业务外,还介绍了包括“买一送一”、积分销售等十多种销售方式的财税处理方法,对企业实践中的销售业务基本“一网打尽”。 如果说我们目前的会计教学方法是“在教室教游泳”的话,那这本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和经营过程编写的“财税一体化”教材,就是“在泳池教游泳”。作者为这本书的写作倾注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希望这本书能让整个会计教学过程更实际、更爱学、更快乐,也更期待广大学子在这本教材的帮助下,一走出校门就能凭借“财税合一”的真功夫,或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风击浪,笑傲江湖;或立足国情,脚踏实地,在会计领域做出大学问。 |
生命周期,同时也基于企业的经营周期——在介绍企业资产时也基于企业资产的生命周期系统、全面介绍;财税处理方法创新体现在针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在叙述会计处理的同时,也叙述税务处理,将财税处理融为一体;内容创新体现在与我国企业的实践同步,将最新的业务及其处理方法写入教材,如电商销售等。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发达国家,会计学都是“大牛”的专业,会计学教授的收入高于经济学教授的收入;会计学系的学生就业好于经济学系的学生;CFO 的位置在企业里属于最核心的管理层。但在中国不然,经济学家们大行其道,会计学家仿佛在路边看热闹;会计系的学生就业也好像没有学经济学的学生风光;CFO 的位置也没别的高管那么耀眼。我们中国的会计怎么了? 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行当”的进步,都是时代需要的产物。经济学成为显学,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实践需要它去分析和解释,它也比较好地完成了和完成着这个使命。会计学也为社会所急需,但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会计,尤其是会计教学,并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当前,我国会计的高等教育存有“三忧”:一是学生忧,学了四年本科甚至加上两三年研究 生,好像什么都会了,但到了实践岗位又好像什么都不会,迟迟不能上手。二是教师忧,教了好几年,好像什么都教了,但看到学生反馈的信息,又好像什么都没教会他们。三是企业忧,发展中的企业实在缺乏优秀的会计人才,但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招聘来的学生,还需岗位培训,在企业打杂一年半载,才能上手。出现这三忧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会计教学与我国的会计实践严重脱节。 改革开放 30 多年了,我们的社会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企业也从单一的国营企业发展到国有、民营、个体和外资并存的“百花齐放”局面,企业的经营业务内容,也从以生产型为主的主营业务发展到生产、服务、外贸甚至网络经营等多元化的业务内容,这些都是会计应该反映的内容,但我们目前的会计教材基本还停留在“东风工厂”“前进工厂”的工业化核算时代。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企业环境变化最大的就是税收,从以企业所得税为主的单一利税模式,发展到以增值税为主的 17 个税种构成的税收体系——而这些新的业务内容,都是需要会计进行核算的。但这些实践活动中新增加的经济业务,在许多会计主教材里基本是看不到的,更何况会计核算的基本票据(企业取得的票据不同,其核算也有差别)以及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保费用更没有在教材中体现;相反一些在实践活动中已被淘汰的陈旧内容,比如会计核算程序、计划成本采购甚至“后进先出法”等明令禁止的方法,还一定篇幅地占用一些教材的版面。最重要的是:会计和税务在实践中是融为一体的,但在教材里却是挂一漏万甚或严重分离的。如此差距,我们的学生就算把教材全吞进肚子里,也不可能适应实践岗位的需要——因为我们教的和实践岗位上的不是一回事。 要解决这三忧,需要我国会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但笔者认为,有一本切合中国企业实践的会计教材是基础。如果说我国工业化时代会计与财务的关系密切的话,那么在目前乃至以后的市场经济时代,我国企业的会计实务与税收“血肉相连”,尤其是在业务处理时不可分割,必须同时进行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也即财税会计处理。这既是国情,又是地气,也是笔者写作这本《企业财税会计》的动力和目的。 进而言之,财税毫厘,实微观经济之本,企业发展之基,亦是国运之所系。当此经济社会发展三期叠加、供给侧改革提上日程之际,对一本好教材的要求更加迫切。笔者的这本教材,不是想在众多的会计学教材中再加一本,而正是为了解决三忧而作。在写作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是新。这主要体现在体系创新、财税处理方法创新和内容创新三个方面。体系创新体现在教材结构基于企业的生命周期,同时也基于企业的经营周期——在介绍企业资产时也基于企业资产的生命周期系统、全面介绍;财税处理方法创新体现在针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在叙述会计处理的同时,也叙述税务处理,将财税处理融为一体;内容创新体现在与我国企业的实践同步,将最新的业务及其处理方法写入教材,如电商销售等。 二是实。本书基于中国实践,基于中国企业实务,基于中国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实事求是地把一线财务人员的工作“移植”到教材中来。 三是广。主要是本书展现的知识面广。从企业创建到企业终止整个过程的财税处理,从资产购进到资产退出整个过程的财税处理,从材料购进到产品销售循环过程的财税处理,全部囊括;而且细致——比如销售业务,除了常规销售业务外,还介绍了包括“买一送一”、积分销售等十多种销售方式的财税处理方法,对企业实践中的销售业务基本“一网打尽”。 如果说我们目前的会计教学方法是“在教室教游泳”的话,那这本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和经营过程编写的“财税一体化”教材,就是“在泳池教游泳”。这本书写了一年多,从年关边陲普洱的集中写作,到多次来京郊凤凰岭一章一节地赶稿,胡子都写白了,眼睛也老花了,但笔者想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希望这本教材能让整个会计教学过程更实际、更爱学、更快乐。更期待广大学子在这本教材的帮助下,一走出校门就能凭借“财税合一”的真功夫,或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风击浪,笑傲江湖;或立足国情,脚踏实地,在会计领域做出大学问。 下解三忧,上解国艰。单凭笔者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这项重要工作的。付梓之际,感慨系之: 本书是北京市教改项目。应首先感谢北京市教委的立项,感谢中国农业大学科研院协助立项,也希望本书对社会的贡献不负此“立”。 其次感谢航天信息培训学校的合作支持。在长达六年的合作中,笔者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我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财税一体化”高级教材(内部印刷),就是在他们的资助下完成的。那部教材也为本书的写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主任徐经长教授在百忙之中给本书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序言,对本书的专业肯定将会激励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感谢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入选者、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长伍中信教授为本书题字,更为本书增色。 感谢我的研究生余永静、曲佳琦、王鑫平、周平平、俞欣欣、谭芳菲、吕钊、贺健平等为本书编写案例、习题,校对书稿,让我的写作活动得以顺利进展。 感谢我家人的后勤保障。在女儿 18 岁的季节,写出这样一本书,希望能正能量影响她健康成长。最后隆重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张冬梅女士,鼎力将这部著作推向当前的社会和未来的历史。由于成书时间紧迫,加之财税政策变动频繁,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葛长银 2015 年 9 月 3 日草于北京西郊凤凰岭 12 月 22 日改于北京心居 |
会计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要能够清晰地看出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就决定了和其他学科相比,会计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那么,大学会计教育的课堂教学怎么体现它的实践性呢?从当今会计教育的现状看,大致有两个维度值得 关注:一是开设会计实验类课程,让学生上机操作,真实体验从原始数据到生成财务报表的 整个会计循环过程;二是充实财务会计学等各主干课程中的实务性内容,使其更贴近实际,更有现场感和带入感。上述两个维度中,后者更难,特别是在如何将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相结合、如何将财务处理和税务处理相结合等环节上,一直鲜有创新性教材出现。长银兄的这本《企业财税会计》可谓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我甚至觉得,他在这个维度上的创新可能会倒逼第一个维度上的创新,进而引发会计实验类课程的变革。 全书从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经营流程出发,由七章构成,即:企业创建阶段的财税处理、资产的财税处理、成本费用的财税处理、销售业务的财税处理、经营成果的财税处理、财税报表 编制和企业终止的财税处理。其中,每一章又各具特色,例如,资产的财税处理就依据资产从 购进到退出的“个体生命过程”,完整地讲述了其全过程的财税处理方法,这比起以往教材将购进和退出隔离开来、将财务处理和税务处理分开讲解,更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和掌握。此外,这本教材还运用了大量鲜活的案例,这些案例几乎是从当前企业业务中原汁原味移植过来的,因生动而富有乐趣。综观全书,财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高度融合贯穿始终,带入感和操作性都很强,非常贴近企业业务处理的实际情况。写这样一本书,没有对中国会计教育的责任和担当,没有对企业会计实践和税务实践的长期关注,无疑是难以做到的。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主任 徐经长 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