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普通物理学(第七版)下册-程守洙 江之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二五大物教材 本科大物教材 基础物理学习用书考研书 振动光学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普通物理学(第七版)下册
ISBN:978704043797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6-07
作者:程守洙 江之永
定价:37.80
页码:364
装帧:平装
版次:7
字数:42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书是在程守洙、江之永主编的《普通物理学》(第六版)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修订而成的。书中内容涵盖了基本要求中所有的核心内容,并精选了相当数量的拓展内容,供不同专业选用。本书在修订过程中继承了原书的特色,体系未有大的变化,尽量做到选材精当,论述严谨,行文简明。修订中对经典物理内容进行了精简和深化,以增强现代的观点和信息,对近代物理内容进行了精选和通俗化,以加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并适当介绍了现代工程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态。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力学、热学、电场和磁场,下册包括振动、波动、光学和量子物理。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前辅文
第十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
  §10-1 谐振动
   一、谐振动的特征及其表达式
   二、描述谐振动的特征量
   三、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示法
   四、几种常见的谐振动
   五、谐振动的能量
   六、用能量法解谐振动问题
  §10-2 阻尼振动
  §10-3 受迫振动 共振
   一、受迫振动
   二、共振
  §10-4 电磁振荡
   一、LC 电路的振荡
   二、受迫振荡 电共振
   三、力电类比
  §10-5 一维谐振动的合成
   一、同一直线上两个同频率的谐振动的合成
   二、同一直线上两个不同频率的谐振动的合成 拍
  §10-6 二维谐振动的合成
   一、相互垂直的两个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
   二、相互垂直的两个不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
  §10-7 振动的分解 频谱
  §10-8 非线性振动与混沌
  习题
第十一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
  §11-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二、机械波传播的特点
   三、波的几何描述
   四、描述波动的特征量
   附录 介质的形变及其模量
  §11-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一、波函数
   二、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三、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四、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其他形式
  §11-3 平面波的波动方程
   一、平面波的波动方程
   二、波动方程的建立
  §11-4 波的能量 波的强度
   一、波的能量 能量密度
   二、能流 波的强度
   三、平面波和球面波的振幅
  §11-5 声波 超声波 次声波
   一、声压
   二、声强 声强级
   三、超声波
   四、次声波
  §11-6 电磁波
   一、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
   二、电磁波的性质
   三、电磁波的能量
   四、电磁波的动量
   五、电磁波谱
  §11-7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 反射和折射
   一、惠更斯原理
   二、波的衍射
   三、波的反射和折射
  §11-8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一、波的叠加原理
   二、波的干涉
   三、驻波
   四、弦线上的驻波
   五、半波损失
  §11-9 多普勒效应 冲击波
   一、多普勒效应
   二、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
   三、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四、冲击波
  习题
第十二章 光学
  §12-1 几何光学简介
   一、光的传播规律
   二、全反射
   三、光在平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四、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五、薄透镜
   六、光学仪器
  §12-2 相干光
   一、普通光源的发光机理
   二、单色光
   三、相干光
   四、相干光的获得方法
   五、光源的相干长度
  §12-3 双缝干涉
   一、杨氏双缝实验
   二、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三、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
   四、劳埃德镜实验
  §12-4 光程与光程差
   一、光程
   二、光程差
   三、物像之间的等光程性
   四、反射光的相位突变和附加光程差
  §12-5 薄膜干涉
   一、等倾干涉条纹
   二、增透膜和高反射膜
   三、等厚干涉条纹
  §12-6 迈克耳孙干涉仪
  §12-7 光的衍射现象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一、光的衍射现象
   二、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
   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12-8 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
   一、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
   二、单缝衍射条纹光强的计算———振幅矢量法
  §12-9 圆孔的夫琅禾费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一、圆孔的夫琅禾费衍射
   二、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12-10 光栅衍射
   一、光栅衍射
   二、光栅衍射条纹的成因
   三、光栅方程
   四、缺级
   五、光栅光谱
   六、光栅衍射的强度分布
   七、光栅的分辨本领
   八、干涉、衍射的区别和联系
  §12-11 X射线的衍射
  §12-12 光的偏振状态
   一、线偏振光(平面偏振光)
   二、自然光
   三、部分偏振光
   四、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
  §12-13 起偏和检偏 马吕斯定律
   一、起偏和检偏
   二、马吕斯定律
  §12-14 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
  §12-15 光的双折射
   一、寻常光和非常光
   二、光轴 主平面
   三、单轴晶体的子波波阵面
   四、惠更斯原理在双折射现象中的应用
   五、晶体的二向色性和偏振片
  §12-16 偏振光的干涉 人为双折射
   一、偏振光的干涉
   二、人为双折射
  §12-17 旋光性
  §12-18 现代光学简介
   一、傅里叶光学
   二、全息照相
   三、非线性光学
  习题
第十三章 早期量子论和量子力学基础
  §13-1 热辐射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
   一、热辐射现象的描述
   二、黑体辐射实验定律
   三、经典理论的困难
   四、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
  §13-2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二、光的波动说的缺陷
   三、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四、光的波粒二象性
  §13-3 康普顿效应
   一、康普顿效应
   二、光子理论的解释
  §13-4 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一、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二、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三、氢原子轨道半径和能量的计算
   四、玻尔理论的缺陷
  §13-5 德布罗意波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德布罗意波
   二、戴维孙-革末实验
   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3-6 不确定性原理
  §13-7 波函数及其统计诠释
   一、物质波波函数及其统计诠释
   二、量子态叠加原理
   三、量子计算机
  §13-8 薛定谔方程
  §13-9 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的应用
   一、一维无限深势阱
   二、一维势垒 隧道效应
   三、谐振子
  §13-10 量子力学中的氢原子问题
   一、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
   二、氢原子中电子的概率分布
  §13-11 电子的自旋 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一、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二、电子的自旋
   三、四个量子数
   四、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习题
第十四章 激光和固体的量子理论简介
  §14-1 激光
   一、受激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
   二、产生激光的基本条件
   三、激光器
   四、激光的特性及其应用
   五、激光冷却
  §14-2 固体的能带结构
   一、电子共有化
   二、能带的形成
   三、满带、导带和禁带
   四、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14-3 半导体
   一、本征半导体
   二、杂质半导体
   三、pn结
  §14-4 超导体
   一、超导电现象
   二、超导体的主要特性
   三、BCS 理论
   四、超导电性的应用
  §14-5 团簇和纳米材料
   一、团簇 足球烯
   二、纳米材料
   三、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习题
第十五章 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简介
  §15-1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一、原子核的电荷和质量
   二、原子核的大小
   三、核子和核的自旋与磁矩
   四、核磁共振
   五、核力和介子
  §15-2 原子核的结合能 裂变和聚变
   一、原子核的结合能
   二、重核的裂变
   三、轻核的聚变
  §15-3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
   一、放射性衰变定律
   二、放射性强度
   三、α衰变
   四、β衰变
   五、g衰变
   六、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5-4 粒子物理简介
   一、粒子的发现概况
   二、粒子的分类
   三、粒子的相互作用
   四、守恒定律
   五、强子的夸克模型
   六、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与相互作用
  §15-5 宇宙学简介
   一、哈勃定律 宇宙膨胀说
   二、大爆炸宇宙模型
   三、宇宙的演化
   四、大爆炸宇宙模型的成功和困难
   五、宇宙的未来
  习题
附录 MATLAB计算程序
习题答案

汇聚最多的智慧,沉淀最深的信任

程守洙,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物理系(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物理系)。曾任金陵大学讲师、副教授。1952年获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华东纺织工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应用物理系主任,高等学校工科物理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物理学的教学和研究。江之永,同济大学教授。历任光华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教授、理学院代院长,同济大学数学力学系主任,上海市物理学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培养人才最多的物理教材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