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研究 宋冬林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研究
ISBN:978704045075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6-07
作者:宋冬林等
定价:79.00
页码:381
装帧:精装
版次:1
字数:38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书以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为背景,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问题展开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和体制障碍,并在理论分析、案例研究和政策评价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设计和实施建议,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经济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新的思路。

前辅文
第一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1.1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界定及分类标准
   1.1.1 资源枯竭的界定
   1.1.2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界定
   1.1.3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分类标准
  1.2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基本现状和问题
   1.2.1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基本现状
   1.2.2 资源枯竭型地区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概况
  2.1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的历史演进
  2.2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的基本现状
   2.2.1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现行政策
   2.2.2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实施的效果
   2.2.3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体系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相关研究的理论回顾
  3.1 国外资源枯竭型地区相关研究的现状
   3.1.1 资源枯竭型地区理论奠基阶段(20世纪30—70年代)
   3.1.2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
  3.2 国内资源枯竭型地区相关研究概述
   3.2.1 生产力布局与工业综合发展研究阶段(1949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3.2.2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第四章 综合承载力理论分析框架
  4.1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核心——综合承载力
   4.1.1 资源枯竭型地区研究范式的演化
   4.1.2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新范式
  4.2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综合承载力存在的问题
   4.2.1 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创造力不足
   4.2.2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社会支撑力脆弱
   4.2.3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环境承载力薄弱
  4.3 提升综合承载力,促进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
第五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创造力
  5.1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产业结构分析
   5.1.1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5.1.2 资源枯竭型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5.1.3 资源枯竭型地区产业结构效应和产业竞争力分析
   5.1.4 资源枯竭型地区产业关联度分析
  5.2 资源枯竭型地区要素投入与产出效率
   5.2.1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人力资本投入
   5.2.2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物质资本投入
   5.2.3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生产率分析
  5.3 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制度环境
   5.3.1 模型和指标的设计
   5.3.2 制度因素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5.3.3 制度因素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分组检验
   5.3.4 基本结论
  5.4 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创造力综合评价
   5.4.1 AHP分析法简介
   5.4.2 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经济创造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5.4.3 基于AHP分析法的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创造力评价
第六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社会支撑力
  6.1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就业创业能力
   6.1.1 资源枯竭型地区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6.1.2 解决资源枯竭型地区就业问题的对策
  6.2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人才集聚能力
   6.2.1 资源枯竭型地区人才聚集的现状
   6.2.2 资源枯竭型地区人才聚集问题产生的原因
   6.2.3 资源枯竭型地区人力聚集问题的对策
  6.3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社会保障能力
   6.3.1 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保障问题的由来
   6.3.2 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6.3.3 完善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6.4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6.4.1 历史背景与现状分析
   6.4.2 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6.4.3 提高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
第七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环境承载力
  7.1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环境现状
   7.1.1 以煤炭产业为例
   7.1.2 以石油产业为例
   7.1.3 以森林资源为例
  7.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资源枯竭型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
   7.2.1 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背景与计算方法
   7.2.2 资源枯竭型地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计算——以东北三省为例
   7.2.3 资源枯竭型地区生态承载力分析
  7.3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环境修复补偿机制探索
   7.3.1 环境修复补偿机制建立的成因
   7.3.2 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修复补偿机制建立面临的困境
   7.3.3 环境修复补偿机制
   7.3.4 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修复补偿机制建立的调节
第八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国内模式探析
  8.1 阜新模式
   8.1.1 阜新市概况
   8.1.2 阜新市转型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
  8.2 大庆模式
   8.2.1 大庆市概况
   8.2.2 大庆市转型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
  8.3 伊春模式
   8.3.1 伊春市概况
   8.3.2 伊春市转型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 ·
  8.4 辽源模式
   8.4.1 辽源市概况
   8.4.2 辽源市转型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
第九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9.1 德国鲁尔地区
   9.1.1 鲁尔的兴起与衰落
   9.1.2 鲁尔的经济转型
  9.2 日本九州工业区
   9.2.1 九州工业区的兴起与衰落
   9.2.2 九州工业区的经济转型
  9.3 美国休斯顿地区
   9.3.1 休斯顿的转型轨迹
   9.3.2 休斯顿的社会发展
   9.3.3 休斯顿的环境改善
  9.4 苏联巴库地区
   9.4.1 巴库的兴起与衰落
   9.4.2 巴库的社会发展
   9.4.3 巴库的环境改善
第十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梳理与评价
  10.1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10.1.1 资源开发补偿型政策和实施效果评价
   10.1.2 衰退产业援助型政策和实施效果评价
   10.1.3 接续产业培育、替代产业扶持政策和实施效果评价
  10.2 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支撑力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10.2.1 资源枯竭型地区就业创业政策效果
   10.2.2 资源枯竭型地区人才政策效果
   10.2.3 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保障政策效果
   10.2.4 资源枯竭型地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策效果
  10.3 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承载力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10.3.1 资源枯竭型地区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效果
   10.3.2 资源枯竭型地区工业污染防治政策实施效果
   10.3.3 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效果
第十一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11.1 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价格体系
   11.1.1 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的基本思路
   11.1.2 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的具体机制
  11.2 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2.1 实施优化升级结构的产业政策
   11.2.2 实施有差别化的市场结构政策
   11.2.3 规模适度地引进外资
  11.3 加强生态技术创新
   11.3.1 传统工业的生态化改造
   11.3.2 服务业的生态化改造
   11.3.3 高新技术产业的生态化发展
  11.4 培育和发展创业经济
   11.4.1 改善创业环境
   11.4.2 培育创业精神
   11.4.3 构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机制
  11.5 创建良好的转型环境
   11.5.1 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对策
   11.5.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1.5.3 加快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
   11.5.4 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11.5.5 构建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