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公共关系——理论、实务、案例、实训(第二版) 荣晓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公共关系——理论、实务、案例、实训(第二版)
ISBN:978704028986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4-08
作者:荣晓华
定价:33.80
页码:340
装帧:平装
版次:2
字数:51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修订版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中提出的“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要求,并参照《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对教材设计进行了同步提升。本书体现了新时期国内外先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紧跟公共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成果,及时吸收了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关系基本概念、公共关系构成要素、公共关系机构与人员、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组织内外部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形象塑造、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公共关系日常工作与专题活动、公共关系社交与礼仪等。

本书内容简明,设计新颖,深入浅出,功能齐全,案例丰富,习题与训练多样,融通俗性、可读性、应用性于一体。

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课业范例”,并制作了与主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包”。使用本书的师生可登录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站使用或下载“教学资源包”中的“教学课件”“考核手册”。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关系管理、礼仪、沟通等课程的教材,而且也适合作为各行各业管理者、公关人员、公关爱好者自学教材和社会上各类公关培训教材。

本书配套开发有PPT、习题、答案、试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具体获取方式请见书后“郑重声明”页的资源服务提示。

前言
第1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1 公共关系的含义与特征
  1.2 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原则
  1.3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1.4 公共关系与若干概念的辨析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和观念
  单元训练
  单元考核
第2章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学习目标
  2.1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
  2.2 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2.3 公共关系传播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和观念
  重点实务和操作
  单元训练
  单元考核
第3章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学习目标
  3.1 公共关系调查
  3.2 公共关系策划
  3.3 公共关系实施与评估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和观念
  重点实务和操作
  单元训练
  单元考核
第4章 组织内部公共关系
  学习目标
  4.1 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概述
  4.2 员工关系
  4.3 股东关系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和观念
  重点实务和操作
  单元训练
  单元考核
第5章 组织外部公共关系
  学习目标
  5.1 组织外部公共关系的特征与目标
  5.2 消费者关系
  5.3 媒介关系
  5.4 政府关系
  5.5 社区关系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和观念
  重点实务和操作
  单元训练
  单元考核
第6章 公共关系形象塑造
  学习目标
  6.1 组织形象概述
  6.2 组织形象塑造
  6.3 组织形象识别系统——CIS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和观念
  重点实务和操作
  单元训练
  单元考核
第7章 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学习目标
  7.1 公共关系危机概述
  7.2 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程序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和观念
  重点实务和操作
  单元训练
  单元考核
第8章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学习目标
  8.1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特征与目的
  8.2 新闻发布会
  8.3 庆典和纪念活动
  8.4 展览会
  8.5 社会赞助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和观念
  重点实务和操作
  单元训练
  单元考核
第9章 公共关系社交与礼仪
  学习目标
  9.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理
  9.2 公共关系社交
  9.3 公共关系礼仪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和观念
  重点实务和操作
  单元训练
  单元考核
  综合训练与考核
  课业范例
附录一 案例训练参照指标与规范
附录二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参照种类、等级、规范与标准
附录三 职业道德教育领域及参照规范与标准
参考文献
版权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电视传播的缺点:

①受收视环境的影响大,不易把握传播效果。电视机需要一个适当的收视环境,离开了这令环境,也就根本阻断了电视媒介的传播。

②瞬间传达,被动接受。电视传播一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传达的任务,这是极苛刻能先决条件。而且受众又是在完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的,这也是电视区别于其他媒介的特点。

③费用昂贵。一是指电视片本身的制作成本高,周期长;二是指播放费用高。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传播的主体不同。大众传播是通过媒介组织向一般大众群体传播信息,这里的媒介组织是一种公共事业单位、一种信息产业机构、一种社会机构。而人际传播则是两个个体之间或者多个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第二,信息传播的途径不同。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如使用通信卫星与光纤进行信息的传播。而人际传播则存在两种方式:一是沟通双方 直接面对面地交流,这就是人们平时的交谈;二是间接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进行交流沟通。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人们更多的是使用电话和网络进 行交流沟通,如人们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书信交流,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交流。

第三,信息传播的方向不同。大众传播大部分是单向传播及有限的间接反馈;人际传播则是双向传播,有大量的直接反馈。

第四,信息传播的保密性不同。人际传播的保密性好,它是在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具有公开性。相反的,大众传播的接受者是异质的大众,它的传播方式是公开的,在同一时间内传给很多人。

第五,信息传播的灵活性不同。人际传播较大众传播的灵活性强。前者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灵活处理,受到的限制比大众传播少很多,交流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及时调整。而大众传播具有一定的限制:在时间上,比如说,通过视听媒介如电视、印刷媒介如报纸杂志等进行传播,它们的播出时间或者发行时间都有一定的限 制,否则就失去了其信息的价值;在空间上,大众传播也有其限制,不能像人际交流那样方便。

3.网络传播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公共关系运作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互联网的普及宣告了传播方式的革命,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的特点在于:

(1)传播范围广。网络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通过互联网把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接收信息。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2)交互性强。交互性是互联网媒体最大的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

(3)个性化。在网络世界,受众经历了从“推信息”到“拉信息”的过程,人们完全凭自己的兴趣选择信息。

(4)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互联网上可通过权威公正的访客流量系统精确统计出受众数量,从而有助于企业正确评估传播效果,审定传播策略。

(5)容量无限。网络信息传输的即时性和全球性使得网络传播信息的容量可以是无限的。4.群体传播群体传播是指一群人按照一定的聚集方式,在一定的场合 接受传播。传播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与受传者进行信息交流。受传者往往为了共同的目的、兴趣聚集在一切,双方的交流形式灵活自由,参与者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满 足,共同协作。如一般性的集会、信息发布会、座谈会等都属于群体传播。

……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