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钟敬文全集2 钟敬文 著,连树声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民俗学派 国际民俗学体系 民间文艺学卷 民俗文化学卷 民间传承文化学卷
商品价格
降价通知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服务
高教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钟敬文全集2
ISBN:978704036783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8-11
作者:钟敬文 著,连树声 编
定价:3900.00
页码:320
装帧:精装
版次:1
字数:27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第一卷 民俗学卷(共二册)

《民俗学卷》,全面阐述钟敬文先生在国际民俗学体系中创建的中国民俗学派和相关民俗学学说体系,包括理论构架、知识系统、方法论、基础研究个案和高等教育教材。本卷共两册,分别是:《第一册 中国民俗学派》,钟敬文著,连树声编,揭示钟敬文先生民俗学学说及其中国特色;《第二册 民俗学概论》,主编钟敬文,副主编许钰、董晓萍,这是我国高校第一部民俗学专业统编教材,体现了钟敬文先生创建的民俗学高等教育理论、方法与知识系统,是迄今为止中国民俗学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教材。

 

第二卷 民间文艺学卷(共五册)

《民间文艺学卷》,钟敬文先生创编的中国现代大学史上第一批民间文艺学系列教材。钟敬文先生是我国民间文艺学的创建者。“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名称也由钟敬文先生命名。本卷的体例,包括民间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作品论,含神话学、传说学、故事学、民间诗学、歌谣学、史诗和民间叙事诗、民间谚语和谜语、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搜集理论,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等。在国际民俗学的体系中,民间文艺学一般附属于民俗学;在我国,钟敬文先生把它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钟敬文先生终其一生与民间文艺学相始终,这是他创建的中国民俗学派的一大特点。本卷共五册,分别是:《第一册 歌谣学 故事学》,钟敬文著,董晓萍编;《第二册 神话传说学 谜语与谚语 民族民间文学》,钟敬文著,董晓萍编;《第三册 民间文艺新论集 民间诗歌与文人诗 歌谣史与诗歌史》,钟敬文编著,董晓萍、刘铁梁整理;《第四册 民间文学(香港版) 人民口头创作》,钟敬文著,董晓萍编;《第五册 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主编。

 

第三卷 民俗文化学卷(共二册)

钟敬文先生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亲历者,他根据中国现代社会改革与新文化建设的实际,将文化学引入民俗学研究,创建了“民俗文化学”,其目标有二:一是面向中国社会实际进行建设,从文化的视角,解决民俗与社会相关联的问题;二是面向中国文化进行建设,打通上、中、下三层文化,开展整体文化研究。这一研究分支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后,在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应用领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卷共两册,分别是:《第一册 民俗文化学与文化史》,钟敬文著,陈子艾编;《第二册 民俗文化学个案研究:女娲考、<水浒传>专书讲座》,钟敬文编著,董晓萍整理。本卷揭示了钟敬文先生创建的民俗文化学的理论框架、资料系统、研究方法与知识要点。

 

第四卷 民间传承文化学卷(共二册)

《民间传承文化学卷》,钟敬文主编,王宁整理。钟敬文先生晚年提出“民间传承文化学”的概念,这是他长期从事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研究,对民俗学的基本问题、学科建设和社会应用的深刻思考。钟敬文先生利用民间传承文化学的概念与理论框架,将自己提出的文化三层说、中国文化整体观和中国民俗学派理论相整合,重视、研究和传承优秀民众文化,使之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本卷共两册,分别是:《第一册 国学与外来学说》《第二册 民间宗教与民间口头传承研究》。

 

第五卷 历史民俗学卷(共一册)

《历史民俗学卷》,钟敬文著,萧放编。历史民俗学是钟敬文先生长期关注的研究分支。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钟先生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中国民俗学与民俗学史等多个领域开辟了“史”的研究专题,逐渐形成了历史民俗学的思想框架。他在20世纪90年代创建中国民俗学派时,也将历史民俗学纳入,此举至今具有重要的学术启示意义。

 

第六卷 民间艺术学卷(共一册)

《民间艺术学卷》,钟敬文著,杨利慧编。本卷为钟敬文先生研究民间艺术作品的论文结集,涵盖民间音乐、民间木刻、民间绘画、民间剪纸、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建筑等诸多艺术形式。他将民间艺术视作“民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要观点有:(1)民间艺术是“人民固有的艺术”;(2)整体艺术观;(3)从广义到狭义的民间艺术;(4)民间艺术拥有艺术的生命力和多重价值;(5)在生活文化的关联中考察民间艺术;(6)开展民间艺术作品的搜集工作,并加以保护。

 

第七卷 民俗教育学卷(共一册)

《民俗教育学卷》,钟敬文著,万建中编。“民俗教育学”的概念由钟敬文先生早年提出,旨在加强民众教育事业,提升国民素质。它提倡以优秀民俗文化教育补充现代学校教育,促进保护各国文化主权。民俗教育学是钟敬文先生创建的中国民俗学派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毕生献身中国民俗学事业的一种人生目标。本卷共收入43篇论文,从各个角度展现了钟敬文先生在该领域的历史贡献。

 

第八卷 文艺学卷(共一册)

《文艺学卷》,钟敬文著,程正民编。钟敬文先生不仅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俗学之父”,也是我国现代史上重要的文学理论家。他的文艺学思想具有整体文化视野,能将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打通思考。他要求运用创作体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他提倡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从文艺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和宗教学等多角度认识复杂的文学现象,他的文艺学思想是建设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宝贵财富。

 

第九卷 鲁迅研究文存(共二册)

《鲁迅研究文存》,钟敬文著,张恩和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在研究鲁迅的大批学者中,钟敬文先生是为数不多的见过鲁迅的学者。他与周氏兄弟都有来往。他与翻译和研究鲁迅著述的日本学者也有亲密的接触。本卷全面反映了钟敬文先生在鲁迅研究与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共两册:《第一册 关于鲁迅的论考与回想》《第二册 鲁迅研究札记与译著》。

 

第十卷 国际交流卷(共一册)

《国际交流卷》,钟敬文著,何乃英编。在本卷中,“国际交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外国文学领域,它指钟先生所关注和评论的世界顶级作家作品;在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领域,它指钟先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开放学术体系和国际对话。他早年留学日本,对日本文学有独到见解,与日本同行有许多诗文唱和往来,这方面的作品也收入本卷中。钟敬文先生的外国文学研究对拓展他的民俗学研究话题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第十一卷 散文卷(共二册)

《散文卷》,钟敬文著,童庆炳编。在我国“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史上,钟敬文先生是一位十分著名的散文家,曾被阿英评为“步冰心之后武”。他的散文创作不是一般地抒情写意,而是把抒情、咏物、写景、诗兴、时评、民俗、学问熔于一炉,形成一种综合艺术佳构。他有极高的诗人天赋,这也使他的散文如诗。他长期从事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研究,这使他的学术散文产量也很高。他平生宁静淡泊,这种个性也体现在他那优雅而冲淡的散文风格之中。钟敬文先生的散文集是他的生命之书,是他的性灵的明镜台。本卷共两册,分别是:《第一册 五四以来散文创作与抗战报告文学》《第二册 现代散文与创作论》。

 

第十二卷 诗词学卷(共四册)

若问钟敬文先生:“卸掉一生所缀头衔,唯留一个,留哪个?”答曰:“诗人。”钟敬文先生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负有盛名的诗人,平生留下大量的诗词创作精品,其中很多作品脍炙人口。他的诗作可大体分为旧体诗词、新诗、俳句和译诗等多种形式,内容涉及个人生平、游历、治学、教育、怀人、纪事、民俗、学术会议、社会活动和国际交往等诸多方面。这些诗作,对钟先生个人和他所经历的社会与时代来说,是一部诗史;对广大读者来说,是一种精美的韵文艺术与崇高的诗歌人生的完美结合。钟先生不仅擅长诗词,而且善治诗学理论,留下了几部诗学著作手稿,它们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总结和提炼中国传统诗词创作理论,是难得一见的宝贵学术遗产。本卷将钟敬文先生的诗学著作和诗词创作分类汇总,编为四册,它们是:《第一册 诗歌概论 诗学通论 诗词格律要略》,钟敬文著,董晓萍、康丽编;《第二册 考证<白香词谱>》,钟敬文编著,胡友鸣校注;《第三册 诗词总集(1920—2000年)》,钟敬文著,赵仁珪编;《第四册 诗词补集:词、新诗与译诗》,钟敬文著,赵仁珪、钟宜编。

 

第十三卷 报刊文章卷(共一册)

《报刊文章卷》,钟敬文著,宫苏艺编。在钟敬文先生在长达八十余年从事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活动中,报刊是他发表研究成果和学术意见的重要阵地。钟敬文先生的报刊文章,主要讨论高等教育制度、教育管理、师资培养、学科改革、学风建设、学人评述和就业教育等前沿热点问题,文字简约而思想深刻,从中大体可以看到新中国民俗学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

 

第十四卷 学术书信卷(共一册)

《学术书信卷》,钟敬文等著,秦永龙、董晓萍编。本卷根据钟敬文先生信函保存的实际情况整理和编辑,主要收录钟敬文先生与国内外友人、专业学术社团和杂志社、国际访问学者和外国留学生的往来信件,约150封,作者80余人。本卷共分六部分:一是生平友好信函,二是学术文化界人士来信,三是钟敬文先生主持大型编书项目时写给有关权威人士的信,四是钟敬文先生与国际访问学者和留学生的通信,五是民间文学教学科研与出版的工作信函,六是钟敬文先生就恢复重建中国民俗学会等致中央领导的信。这批照片记录了这位大学者的学术生涯和他所在的大学的校史,也记录了镜头中的社会变迁。照片是会说话的镜子,向我们讲述钟先生的历史故事。

 

第十五卷 专题档案卷(共二册)

   《专题档案卷》,是《钟敬文全集》中十分特殊的一卷,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钟敬文先生长期从事我国高教工作的历史档案文献汇编,同时也为理解《钟敬文全集》其他各卷册提供了背景依据。二是使用钟敬文先生的视频资料,由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师范大学现代信息科学与教育技术研究所摄制,补充了钟敬文先生档案的内容。钟敬文先生是纸介书写文本的超级高手,但纸介书写文本缺乏细节生动的历史现场感和社会氛围,缺乏学者最生动感人的音容笑貌,也缺乏文字所难以充分描述的社会感染力和震撼心灵的讲演过程,视频弥补了这个不足。本卷共两册,分别是:《第一册 钟敬文与北师大民俗学史(1949—2013年)》,钟敬文等著,特邀编审:杨桂明,编者:史玲玲、朱霞、赖彦斌、赵娜;《第二册 钟敬文录像图文卷(1983—2013年)》,钟敬文著,聂滨编导与摄录,编者:董晓萍、赖彦斌、赵娜。

 

第十六卷 图片手迹卷(共一册)

《图片手迹卷》,钟少华、钟宜、曹文瀚编。本卷共选收钟敬文先生的照片和手迹图片资料约600幅,分8个专题进行编辑,即“高等教育与师资和研究生培养”“治学、书斋与交谊”“学术会议”“实地考察与外地讲学”“社会活动”“国际交流”“生平与家庭”和“手迹、书影与画像”。照片是特殊档案,能提供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场景的真迹。大学者的照片还记录了大学者史及其大学的校史,也记录了镜头中的社会变迁。总之,本卷能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阅读钟敬文的历史照片,走近他所生活和工作的那个至今还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时代。

前辅文
总论
  建立中国民俗学派
  民俗学
  关于民俗学结构体系的设想
  民俗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及方法论
  民俗学及其作用
  民俗学的对象、功能及学习研究方法—在全国第二届民俗学讲习班上的讲话
  民俗学的历史、问题和今后的工作
  关于当前民俗学工作的三点意见—致中国民俗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的信
  重视田野作业—致中国民俗学会1994 年学术讨论会的贺信
  谈谈民俗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在北京首届“民俗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新标志—节录自《女娲的神话与信仰》序
  对中国当代民俗学一些问题的意见
民俗调查
  汕尾新港疍民调查
  惠阳 仔山畲民的调查
  民俗记录二则
  金华斗牛的风俗
兴办刊物
  《民俗》周刊编辑余谈
  《民俗园地》引言
  《民俗园地》编余小志
  《异民族土俗专辑》序言
  《民俗》(季刊)编余缀语
  《民俗》(季刊)编后缀话
  重印《民俗》周刊序
  报刊与民俗
推介著作
  《老东岳庙会调查报告》序言
  《北平风俗类征》重刊序言
  《中国民俗采英录》序言
  《江南风俗》序
  《中国风俗》画册序
  《民俗学特辑》前言
  《中国符咒文化》序言
学术团体
  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
  祝贺《三月三》的诞生
  祝贺各省民俗学会成立的书信及讲话
  祝辽宁民俗学会
  祝吉林民俗学会
  祝浙江民俗学会
  祝江苏民俗学会
  祝广东民俗学会
  祝西藏民俗学会
  当前民俗学工作的迫切任务—迅速地、广泛地建立必需的机构
  祝《中州民俗》创刊
治学反思
  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反思与体会
编后记 连树声

钟敬文(1903—2002),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中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诗人、散文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务长、科学研究部主任和中文系主任等职。研究方向主要为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民俗文化学。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等多种社会职务。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文化视野下的汉字与民俗文化研究”

《钟敬文全集》是首次出版的“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的著作全编,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国民俗学高等教育遗产,推动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具有重大社会现实意义;对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文字学、文艺学、艺术学、人类学、民族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1. 钟敬文先生学术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增补以往任何文集、选集未刊发的学术手稿、学术信札、读书札记的内容占半数以上,相关珍贵史料为首次出版面世。在编纂体例上重新调整,使文献更符合学科特征和钟敬文先生成就的特征。

2.不仅是钟敬文先生本人的著述全集,同时也是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民俗文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汇编。

3.编辑委员会阵容强大,总顾问和参编人员有著名教育家顾明远、钟秉林,以及不同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王宁、童庆炳、乐黛云等。

4.强调整体文化观,维护文化多样性,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本全集在我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海外推广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