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丛书之一。
本书介绍莫言的人生经历与文学道路,解读莫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创作,阐述莫言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的建立与拓展,以及他对中外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分析他笔下的百年历史风云与乡村人物命运,也论述莫言作品中蕴含的劳动、土地、和解、大悲悯与拷问灵魂等诸多重要命题。
本书既可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相关课程的教材,也适合社会读者阅读。
第一讲 童话成真:莫言的文学道路追踪001 一、从“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的文学梦002 二、乡村生活中成长的独特经历和认同危机006 三、超强的自学能力和文化文学知识的积累009 四、与大自然为伴,神与物游的想象力011 第二讲 《透明的红萝卜》:这个黑孩好神奇016 一、《透明的红萝卜》创作前后016 二、瘦弱而神奇的小黑孩先声夺人019 三、小黑孩走进新奇而沉重的成人世界023 四、承受苦难,挑战苦难024 五、非凡的通感与绚丽的幻美027 第三讲 从《雪国》到《白狗秋千架》:借鉴与创新033 一、川端康成和《雪国》简介035 二、两条狗的出现与背草的农妇038 三、外来人与还乡者所看到的两位女性041 四、还乡故事的几种讲法046 第四讲 “高密东北乡”文学领地的建立与拓展051 一、原乡情怀与三位恩师052 二、浩瀚“秋水”中的生死恩仇054 三、历史传奇与现实写真的双重建构057 四、超越故乡:从故事到思想059 第五讲 奇想化的“战争启示录”064 一、《红高粱》和“红高粱现象”065 二、书写战争中的人性与灵魂067 三、地域与乡土童心与奇想072 四、故乡化和农民化074 五、普遍人性对战争的超越076 第六讲 “天堂”和“酒国”是如何建成的080 一、社会责任与农民本性081 二、新闻、故事、小说的辨析084 三、《天堂蒜薹之歌》的四重叙事结构087 四、《酒国》:三个层面的分离与穿越089 第七讲 历史的画面与声音:《丰乳肥臀》与《檀香刑》095 一、上官鲁氏:伟大而平凡的母亲095 二、从画面到声音的转换098 三、声音之凸显的三个意义102 四、抗德英雄与《檀香刑》105 第八讲 劳动美学:创造与美感110 一、出神入化的打铁场景111 二、劳动与“劳动美学”114 三、对待劳动的不同心态116 四、割麦子的艺术与享受119 五、劳动美学的天鹅绝唱121 第九讲 土地、轮回、和解124 一、生生死死,为了土地125 二、轮回与蜕变128 三、学习蒲松龄,开出新生面131 四、仇必和而解133 五、告别“斗士”心态136 第十讲 大悲悯与拷问灵魂139 一、佛与人:佛眼低垂处,生死皆疲劳140 二、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也同情恶人143 三、悲悯情怀与拷问灵魂145 四、把自己当罪人写150 第十一讲 莫言的戏剧文学创作155 一、《霸王别姬》:童心与帝王术之辩155 二、荆轲,你为什么刺我?158 三、成长困惑与古典情怀161 四、乡土化了的“革命加爱情”165 第十二讲 红高粱上飞翔的自由精灵169 一、百年新文学与农民形象的涌现169 二、“我本质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71 三、儿童视角、神奇意象和生命通感174 四、生命的英雄主义和生命的理想主义175 五、本土性与世界性177 第十三讲 往事记忆升华为深沉迷人的乐章179 一、沉重记忆与历史之问179 二、成长的痛苦与认同的危机181 三、残酷叙事:背景与指向182 四、想象力与大痛苦185 五、愤怒如何出诗人188 六、人类灵魂的揭示与拷问189 七、在叛逆、颠覆和渎神中建构文化记忆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