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论述了植物地理学所涉及的植物分布及其成因、植物群落、植被地理等内容。全书分六章,分别是植物分类类群、进化与地球环境,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植物群落,陆地植被主要类型,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此外,还包括结束语、参考文献等。
本书适合用作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资源与环境科学、生态学、农林科学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上述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科研与管理人员参考
前辅文 引言 第一章 植物分类类群、进化与地球环境 第一节 植物分类与植物系统进化 一、 植物分类原则、单位和命名 二、 植物界的大类群 三、 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第二节 植物进化与地球环境 一、 菌藻植物时代 二、 蕨类植物时代 三、 裸子植物时代 四、 被子植物时代 五、 地球- 生命耦合系统 思考题 第二章 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 第一节 植物区系基本概念 第二节 植物分布区及其形成 一、 植物分布区的静态特征 二、 植物分布区的形成与变化 第三节 植物区系分析 一、 植物类群的统计和分析 二、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专栏1 :谱系地理学 三、 地区间植物区系比较分析 四、 世界植物区系区划与区域分异 五、 中国植物区系概述 专栏2 :中国蕨类植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六、 岛屿植物区系分析 专栏3 :岛屿生物地理学与自然保育 第四节 人为活动与植物分布 一、 栽培植物 专栏4 :植物地理学与作物种质(遗传)资源 二、 生物入侵 思考题 第三章 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 第一节 概述 一、 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二、 生态因素及其生态作用 三、 植物的生态适应 第二节 光照条件 一、 光合固碳途径与植物适应类群 二、 光强的生态作用与植物适应 三、 光质的生态作用与植物适应 四、 光照长短与植物光周期 第三节 温度条件 一、 植物生命活动与温度条件 二、 极端温度的生态影响与植物适应 三、 温度节律与植物物候节律 第四节 水分条件 一、 水分对陆生植物的生态作用 二、 陆生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与生态类群 三、 水生植物 第五节 营养条件 一、 营养元素与植物吸收 专栏5 :森林凋落物分解与营养元素迁移 二、 植物对矿质营养条件的适应类群 三、 极端营养条件与植物适应 四、 碳素营养 专栏6 :植物光合作用对大气CO2浓度增加的响应 第六节 生物条件 一、 动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与植物适应 二、 植物之间的生态作用与相互适应 第七节 地形条件 一、 山区地形的影响 二、 小地形的生态影响 第八节 风、火、雪 一、 风的生态作用与植物适应 二、 火的生态作用与植物适应 三、 雪的生态作用 第九节 植物生活型与适应对策 一、 植物生活型 专栏7: 植物功能属性 二、 植物生活史与适应对策 思考题 第四章 植物群落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一、 生活型组成特征 二、 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植物环境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一、 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和区系成分 二、 植物种群特征 三、 群落成员型 第三节 植物群落功能 一、 植物群落的生物量与初级生产力 二、 植物群落内的物质循环 专栏8 :地球碳循环 第四节 植物群落的动态 一、 植物群落的波动 二、 植物群落演替 第五节 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 一、 关于植物群落性质的争议 二、 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 三、 植物群落的分类系统 四、 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五、 植物群落排序 第六节 植被图 一、 植被图的概念 二、 植被制图过程 三、 遥感技术在植被制图中的应用 四、 计算机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第七节 植物和植物群落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一、 基本原则 二、 指示作用分析 思考题 第五章 陆地植被主要类型 第一节 热带植被类型 一、 热带雨林 二、 热带季雨林 三、 萨瓦纳 四、 红树林 第二节 亚热带植被类型 一、 常绿阔叶林 二、 常绿阔叶- 落叶阔叶混交林 三、 暖性针叶林 四、 竹林 五、 硬叶常绿林 六、 荒漠 第三节 温带植被类型 一、 夏绿阔叶林 二、 寒温性针叶林 三、 草原 专栏9 :内蒙古草原植被地下/ 地上生物量分配及其与主要生态因素的关系 第四节 寒带植被类型 第五节 隐域性植被 一、 草甸 二、 沼泽 三、 水生植被 思考题 第六章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 第一节 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一、 全球分布规律 专栏10 :气候变化的植被区域响应 二、 地带群落交错区 三、 植被地带内部结构 四、 植被与气候关系的定量研究 第二节 植被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 第三节 中国的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一、 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二、 中国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三、 中国植被分布与气候关系分析 四、 中国植被区划 第四节 人与植被 一、 人对自然植被的影响 二、 中国人工植被及其分布 思考题 结束语 专栏11 :植物地理学与自然保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