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岩石力学 吴顺川、李利平、张晓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 岩石工程领域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 相关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教材
商品价格
降价通知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服务
高教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岩石力学
ISBN:978704056595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1-09
作者:吴顺川主编 李利平、张晓平副主编
定价:59.00
页码:448
装帧:平装
版次:1
字数:57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岩石力学是采矿、土木、水利、石油、交通、地质等工程领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本教材基于理论、实验、实践三者并重的理念,结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及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的新进展编写而成。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的基本理论、试验方法、技术应用等知识。第1章绪论部分叙述了岩石力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第2~7章为岩石力学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岩石工程地质环境、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结构面与岩体力学性质、工程岩体分级、岩石强度理论与本构关系;第8~11章为岩石工程应用方面的内容,包括岩石地下工程、深部岩石工程、岩石地基工程和岩石边坡工程;第12~14章为扩展学习内容,包括岩石动力学、岩石工程流固耦合及岩石力学数值分析方法。

本书可作为各类岩石工程领域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其扩展学习内容可作为研究生教材使用,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教师、科研院所及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前辅文
1绪论
  1.1 岩石力学学科发展简史
   1.1.1 学科起源
   1.1.2 发展阶段
  1.2 岩石力学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1.2.1 岩石的复杂性
   1.2.2 岩石力学的研究内容
   1.2.3 岩石力学的核心问题
   1.2.4 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
  1.3 岩石力学主要研究方法
  1.4 岩石工程与学科发展
   1.4.1 工程实践促进学科发展
   1.4.2 我国岩石工程的复杂性
   1.4.3 我国岩石工程面临的挑战
   1.4.4 岩石力学学科发展趋势
  1.5 本书主要内容
  习题与思考题
2岩石工程地质环境
  2.1 岩石工程的特殊性
  2.2 影响岩体性质的地质要素
   2.2.1 完整岩块
   2.2.2 结构面
   2.2.3 地应力
   2.2.4 孔隙流体
   2.2.5 温度
  2.3 岩石的矿物成分与地质成因
   2.3.1 岩石的矿物成分与结构构造
   2.3.2 岩石的地质成因
   *2.3.3 三大类岩石的野外鉴别
  2.4 结构面成因与分类
   2.4.1 结构面地质成因
   2.4.2 结构面力学成因
   2.4.3 结构面分级与岩体结构类型
  2.5 地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2.5.1 地应力的基本构成
   2.5.2 影响地应力场的因素
   2.5.3 浅部地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
   2.5.4 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2.5.5 初始应力场的估算原则
  习题与思考题
3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3.1 岩石物理性质
   3.1.1 岩石密度与比重
   3.1.2 岩石的孔隙性
   3.1.3 岩石的水理性
   *3.1.4 岩石的热学特性
  3.2 岩石强度特性
   3.2.1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3.2.2 岩石点荷载强度
   3.2.3 岩石三轴抗压强度
   3.2.4 岩石抗拉强度
   3.2.5 岩石抗剪强度
  3.3 岩石变形特性
   3.3.1 岩石变形指标及其确定
   3.3.2 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特征
   3.3.3 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征
   3.3.4 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特征
   3.3.5 岩石的扩容
  3.4 岩石的流变
  3.5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
   3.5.1 矿物成分的影响
   3.5.2 岩石结构构造的影响
   3.5.3 水的影响
   3.5.4 温度的影响
   3.5.5 风化程度的影响
   3.5.6 围压与加载速率的影响
  习题与思考题
4结构面与岩体力学性质
  4.1 结构面自然特征与参数采集
   4.1.1 结构面的自然特征
   4.1.2 结构面的参数采集
  4.2 结构面力学性质
   4.2.1 结构面法向变形
   4.2.2 结构面切向变形
   4.2.3 结构面抗剪强度
   4.2.4 结构面剪切特性影响因素
  4.3 岩体强度特性
   4.3.1 岩体强度经验关系估算
   4.3.2 岩体强度理论分析
   4.3.3 岩体强度数值分析
   4.3.4 岩体强度原位测试
  4.4 岩体变形特性
   4.4.1 岩体变形曲线及特征
   4.4.2 岩体变形参数经验估算
   4.4.3 岩体变形参数原位测试
  4.5 岩体水力学性质
   4.5.1 渗流对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4.5.2 岩体渗透系数测试
  习题与思考题
5工程岩体分级
  5.1 岩体地质力学分级(RMR)
  5.2 矿山岩体分级(MRMR)
  5.3 巴顿岩体质量分级(Q)
   5.3.1 Q分级系统
   5.3.2 Q值与地下工程支护措施
   5.3.3 Q系统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5.4 地质强度指标(GSI)
  5.5 边坡工程岩体质量评价
   5.5.1 边坡工程岩体分级(SMR)
   5.5.2 中国边坡工程岩体分级(CSMR)
  5.6 工程岩体分级系统的关联
  5.7 工程岩体分级方法的发展趋势
  习题与思考题
6岩石强度理论
  6.1 岩土介质与理想材料的差异
  6.2 岩石强度理论发展历程
   6.2.1 经典岩石强度理论
   6.2.2 经验岩石强度理论
  6.3 基本概念
   6.3.1 应力不变量
   6.3.2 应变不变量
   6.3.3 主应力空间与偏平面
   6.3.4 屈服与破坏
  6.4 屈瑞斯卡准则
  6.5 米赛斯准则
  6.6 莫尔-库仑强度准则
   6.6.1 库仑准则
   6.6.2 莫尔强度理论
  6.7 德鲁克-普拉格准则
  6.8 松岗元-中井照夫准则
  6.9 格里菲斯理论
  6.10 统一强度理论
  *6.11 摩擦材料广义非线性强度准则
  6.12 三维霍克-布朗强度准则
   6.12.1 双参数偏平面函数
   6.12.2 修正三维霍克-布朗强度准则
  习题与思考题
7岩石本构关系
  7.1 平衡方程和几何方程
   7.1.1 平衡方程
   7.1.2 几何方程
   7.1.3 边界条件
  7.2 岩石弹性本构关系
   7.2.1 各向同性线弹性本构关系
   7.2.2 各向异性线弹性本构关系
   7.2.3 各向同性非线弹性本构关系
  7.3 岩石塑性本构关系
   7.3.1 屈服条件
   7.3.2 加卸载准则与硬化规律
   7.3.3 全量型本构关系
   7.3.4 增量型本构关系
   7.3.5 塑性势及流动法则
   *7.3.6 结构面的弹塑性本构关系
  7.4 岩石流变本构关系
   7.4.1 基本元件的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7.4.2 组合元件的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7.4.3 流变力学模型识别
   7.4.4 岩石长期强度
  习题与思考题
8岩石地下工程
  8.1 围岩二次应力状态分析
   8.1.1 围岩二次应力状态的弹性分布
   8.1.2 围岩二次应力状态的弹塑性分布
   8.1.3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判别
  8.2 围岩压力计算
   8.2.1 围岩压力的分类
   8.2.2 塑性形变压力
   8.2.3 松动压力
   *8.2.4 竖井围岩压力计算
  8.3 地下结构设计方法
   8.3.1 结构力学方法
   8.3.2 收敛-约束法
  8.4 地下工程施工理念与方法
   8.4.1 新奥法
   8.4.2 新意法
   8.4.3 挪威法
  8.5 地下硐室主要支护与加固技术
   8.5.1 锚杆(锚索)
   8.5.2 喷射混凝土
   8.5.3 拱架
   8.5.4 现浇混凝土
   8.5.5 超前支护
  习题与思考题
9深部岩石工程
  9.1 岩体开挖力学响应与影响要素
  9.2 深部岩体工程的赋存环境与力学特性
   9.2.1 深部“三高”环境
   9.2.2 深部岩体力学特性
  9.3 高地应力硬岩岩爆
   9.3.1 岩爆的定义及分类
   9.3.2 板裂破坏强度准则及剧烈程度判定
   9.3.3 岩爆倾向性分析与岩爆等级划分
   9.3.4 岩爆现场监测预警
   9.3.5 岩爆控制技术
  9.4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
   9.4.1 软岩的定义
   9.4.2 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大变形等级划分
   9.4.3 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大变形控制方法
   9.4.4 大变形特殊支护结构及让压支护体系
  9.5 高地温与岩体力学性质
   9.5.1 高温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9.5.2 高地温对岩体工程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习题与思考题
10岩石地基工程
  10.1 岩石地基与基础结构形式
   10.1.1 岩石地基
   10.1.2 基础结构形式
   10.1.3 岩基上的荷载
  *10.2 岩石地基中的应力分布
  10.3 岩石地基的沉降变形
   10.3.1 弹性半空间表面作用竖向集中力的位移解
   10.3.2 岩基上浅基础的沉降
   10.3.3 嵌岩桩基础的沉降
  10.4 岩石地基的承载力
   10.4.1 岩基承载的破坏形式
   10.4.2 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10.4.3 岩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10.4.4 特殊条件下的岩基承载力
  10.5 岩石地基(坝基)的稳定性
   10.5.1 岩基的稳定性
   10.5.2 坝基的失稳模式
   10.5.3 坝基的抗滑稳定性计算
  习题与思考题
11岩石边坡工程
  11.1 边坡与灾害
   11.1.1 边坡变形破坏的演化阶段
   11.1.2 边坡破坏特征与分类
   11.1.3 边坡灾害的后果
  11.2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11.2.1 岩土体性质与地质结构
   11.2.2 水的影响
   11.2.3 振动的影响
  11.3 岩石边坡工程的行业特征及设计要求
   11.3.1 岩石边坡工程的行业特征
   11.3.2 岩石边坡的设计要求
  11.4 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与设计标准
   11.4.1 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
   11.4.2 设计安全系数的选用
  11.5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11.5.1 定性分析图解法
   11.5.2 结构面控制型边坡失稳模式与分析
   11.5.3 二维极限平衡条分法
   11.5.4 三维极限平衡条分法
   11.5.5 稳定性分析方法的选用原则
  11.6 边坡防护与加固
   11.6.1 边坡灾害防控原则
   11.6.2 边坡灾害防控措施
  11.7 边坡稳定性监测
  习题与思考题
12岩石动力学
  12.1 岩石动力学概述
  12.2 岩石动力学试验方法
  12.3 岩石的动力强度
   12.3.1 岩石动态增强因子
   12.3.2 岩石动态强度准则
  12.4 岩体工程中的应力波理论
   12.4.1 应力波基础知识
   12.4.2 连续介质内一维应力波传播分析方法
   12.4.3 应力波作用下节理本构模型
   12.4.4 岩体内应力波传播的等效连续介质方法
   12.4.5 岩体内应力波传播的位移不连续方法
  12.5 岩石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12.5.1 爆破破岩与爆破振动测试
   12.5.2 冲击破岩
   12.5.3 声波测试
  习题与思考题
13岩石工程流固耦合
  13.1 流固耦合基本概念
  13.2 岩石的有效应力
   13.2.1 岩石有效应力基本模型
   13.2.2 岩石的双重有效应力
  13.3 裂隙岩体渗流规律
   13.3.1 含单裂隙岩体渗流规律
   13.3.2 含一组裂隙岩体渗流规律
   13.3.3 含多组裂隙岩体渗流规律
  13.4 三维应力下裂隙渗流耦合机制
   13.4.1 裂隙岩体法向变形与渗流的耦合关系
   13.4.2 三维应力下含单裂隙岩体渗流规律
   13.4.3 三维应力下裂隙岩体渗流规律
  13.5 岩体流固耦合基本方程
   13.5.1 渗流连续性方程
   13.5.2 应力平衡方程
   13.5.3 岩体流固耦合方程
  13.6 高压流体致裂技术应用
   13.6.1 非常规储层改造中的水力压裂
   13.6.2 采矿工程中的水力压裂
   13.6.3 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
  习题与思考题
14岩石力学数值分析方法
  14.1 概述
  14.2 有限单元法
   14.2.1 有限单元法简介
   14.2.2 有限元法求解问题的步骤与要点
   14.2.3 强度折减法与失稳判据
   14.2.4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实例
  14.3 有限差分法
   14.3.1 有限差分法简介
   14.3.2 有限差分法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
   14.3.3 FLAC软件简介
   14.3.4 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分析实例
  14.4 离散单元法
   14.4.1 离散单元法简介
   14.4.2 颗粒流基本理论
   14.4.3 接触本构模型与细观参数选择
   14.4.4 PFC软件在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应用
  14.5 连续-非连续单元法
   14.5.1 连续-非连续单元法简介
   14.5.2 岩体损伤破裂的力学模型
   14.5.3 单元接触检测方法
   14.5.4 基于CDEM的三维台阶爆破全过程分析实例
  14.6 无单元伽辽金法
  14.7 数值流形法
  14.8 数值分析方法展望
  习题与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