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城市地理学(第三版) 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理学 城市规划学 经济学 社会学 本科教材教学参考书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城市地理学(第三版)
ISBN:978704055564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2-01
作者: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定价:49.50
页码:396
装帧:平装
版次:3
字数:60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城市地理学》的第三版。与前两版相比,本书的内容吸收了近十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发展新趋势及城市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更加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全书共分为15章,首先介绍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回顾了学科的发展简史,并探讨了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的概念,追溯了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然后分别以城市化为中心,阐述了城市化原理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等;以城市体系为中心,阐述了城市职能分类、城市规模分布、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等;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中心,阐述了城市土地利用与地域结构模式、城市产业空间、城市商业空间、城市社会空间与城市感应空间。最后探讨了城市增长管理、城市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本书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本书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高校、工科类高校、农林类高校的地理、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作为本科生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同时可以作为地理学、城乡规划、经济学、社会学、城市管理等有关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以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战略规划、房地产开发等工作者提供参考。

前辅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1920年以前
   二、1920—1950年
   三、1950—1970年
   四、1970—1990年
   五、1990—2010年
   六、2010年至今
  第四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一、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一、城市的行政地域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三、市带县体制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村庄的出现
   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集市的形成
   三、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城市的繁荣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一、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第四节 信息革命与城市发展
   一、信息革命及其基本特征
   二、信息革命与新城市空间结构
   三、信息革命与世界城市体系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一、城市化的概念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三、乡—城人口迁移的动因分析
   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一、城市化的类型
   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和郊区化
   一、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二、郊区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一、中世纪前城市的发展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进程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的发展
   二、封建社会时期的发展
   三、近现代时期的发展
  第三节 当代中国城镇化的进程
   一、短暂发展时期(1953—1957年)
   二、起伏波动时期(1958—1965年)
   三、停滞时期(1966—1976年)
   四、过渡时期(1977—1981年)
   五、乡村城镇化时期(1982—1991年)
   六、快速城镇化时期(1992—2010年)
   七、新型城镇化时期(2011年至今)
  第四节 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一、城镇化速度快、半城镇化现象明显
   二、郊区化进程
   三、大都市区快速成长
   四、都市连绵区、城市群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部分
   二、划分城市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三、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四、城市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职能及其分类
   一、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概念
   二、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第三节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一、最早的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
   二、全国性城市职能分类
   三、近期动态
   四、城市职能分类的用途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
  第一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一、城市首位律
   二、城市金字塔
   三、位序—规模法则
  第二节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一、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
   二、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
   三、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的利弊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
   一、中国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
   二、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
   三、中国不同规模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四、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级行政区间差异
  第四节 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
   一、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来龙去脉
   二、关于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讨论
   三、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四、城市规模研究的新难点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一、相互作用的分类
   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
   四、空间扩散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
   一、克里斯泰勒学说
   二、廖什景观
   三、克里斯泰勒学说与廖什景观的比较
  第三节 对中心地理论的发展、验证及评价
   一、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二、斯梅尔斯的验证
   三、施坚雅的验证
   四、对中心地理论的评价
  第四节 从生长极到核心边缘理论
   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
   二、生长极理论
   三、核心—边缘模式
  第五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
   一、空间分布类型
   二、城镇密度
   三、城市经济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
   一、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城镇体系规划的演变
  第二节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早期的内容
   二、现在的内容
  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一、工作流程
   二、工作方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城市土地利用与地域结构模式
  第一节 城市土地的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
   一、城市土地的特征
   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第二节 地租、土地制度与城市土地利用
   一、地租的基本理论
   二、中国的土地制度
   三、地租、土地制度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
  第三节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一、均质性和均质地域
   二、土地利用三模式及发展
   三、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第四节 城市中心商务区
   一、CBD的界定
   二、CBD的结构
   三、CBD的演变
   四、CBD的区位分布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城市产业空间
  第一节 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
   一、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
   二、产业扩散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
   三、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演化的内在逻辑
  第二节 工业发展与城市产业空间
   一、产业分工的空间效应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产业空间的影响
  第三节 知识经济与城市产业空间
   一、知识经济对城市产业空间的影响
   二、研发产业与城市创新空间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城市商业空间
  第一节 城市商业空间组织
   一、商业、商业业态和商业空间结构
   二、商业中心等级体系
   三、商业圈
   四、城市新型商业空间
  第二节 信息化下的商业空间组织
   一、互联网技术应用对传统零售业空间组织的影响
   二、互联网技术应用下的零售业空间组织特征
  第三节 消费城市
   一、消费城市和消费城市理论的产生
   二、消费城市特征
   三、消费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城市社会空间与城市感应空间
  第一节 人口变化与移民
   一、人口变化
   二、移民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二、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三、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区
   一、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
   二、社会区的模式
   三、中产阶层集聚区
   四、贫困群体集聚区
  第四节 邻里
   一、邻里和邻里特征
   二、两种典型的邻里
  第五节 城市感应空间分析
   一、感应、环境和行为
   二、居民构想图(城市意象图)
   三、研究实例介绍
   四、研究感应空间的作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城市增长管理
  第一节 城市增长管理的提出
   一、西方城市蔓延与城市增长管理
   二、城市增长管理相关理论
  第二节 城市增长管理的工具
   一、保护土地类工具
   二、基础设施引导类工具
   三、保护资源环境类工具
   四、抑制增长类工具
  第三节 城市增长管理工具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增长边界为例
   一、城市增长边界的影响过程与作用力分析
   二、城市增长边界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
   三、城市增长边界对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城市增长管理
   一、中国城市增长管理框架
   二、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增长管理
   三、城市增长管理工具应用探索——以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城市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环境系统问题
   二、城市社会系统问题
   三、城市经济系统问题
  第二节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一、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内涵
   二、可持续的城市环境系统
   三、可持续的城市社会系统
   四、可持续的城市经济系统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