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发展史 陈国良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发展史
ISBN:978704058192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2-08
作者:陈国良
定价:69.00
页码:352
装帧:假精装
版次:1
字数:38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余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各行业融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助推器。在代表当前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领域,我国已逐步走到行业的前沿,这些都得益于我国数十年来对计算机教育的高度重视与不懈努力。本书将从这段历史的亲历者的角度,总体以标志性事件为依托,以时间轴线展开,结合典型人物及其工作经历,系统总结我国计算机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成绩,力求将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发展的基本轮廓展示给读者。

本书适合作为高校教学管理者、科研工作者、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以及计算机从业者的参考读物。

前辅文
第1章 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发展历程
  1.1 概述
  1.2 准备阶段(1949—1955年)
   1.2.1 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和基本框架确立
   1.2.2 海外人才应召回国,高校集聚一流师资力量
  1.3 发展阶段(1956—1977年)
   1.3.1 “十二年科技规划”制定计算机技术紧急措施
   1.3.2 “四届训练班”开启高校计算机教育
   1.3.3 向苏联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
   1.3.4 高校计算机教育第一个黄金十年的布局
   1.3.5 “文革”中“老五届”“工农兵”大学生教育
   1.3.6 以任务带学科、以科研带队伍专业获发展
  1.4 普及阶段(1978—1999年)
   1.4.1 高校计算机教育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
   1.4.2 计算机教育研究与学科教程制定
   1.4.3 计算机专业三级学位建设体系及学科划分
   1.4.4 计算机普及教育迎来高潮
   1.4.5 211工程与计算机教育发展
  1.5 提升阶段(2000—2016年)
   1.5.1 新世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规模最大工科专业
   1.5.2 “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成为基础教育核心任务
  1.6 创新阶段(2017— )
   1.6.1 创新成为信息化社会的时代新潮流
   1.6.2 “新工科”新专业正形成可持续竞争力
第2章 计算机类专业教育
  2.1 概述
  2.2 计算机类专业发展的概貌
   2.2.1 专业初创期(1956—1977年)
   2.2.2 专业发展期(1978—1993年)
   2.2.3 专业高速发展时期(1994— )
  2.3 计算机类专业规范建设
   2.3.1 82示范性教学计划
   2.3.2 87计划
   2.3.3 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
   2.3.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
   2.3.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
   2.3.6 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3.7 计算机类人才系统能力培养
  2.4 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发展
   2.4.1 发展过程
   2.4.2 学位授权点建设
   2.4.3 重点学科建设
   2.4.4 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与发展
  2.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第3章 计算机基础教育
  3.1 概述
  3.2 以编程开启的计算机普及教育
   3.2.1 从课程内容到课程体系
   3.2.2 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3.3 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化发展
   3.3.1 计算机基础教育地位的正式确立
   3.3.2 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化发端
   3.3.3 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化提升
   3.3.4 计算思维的导入
  3.4 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通识教育
   3.4.1 计算思维在国内的推进
   3.4.2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
   3.4.3 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研讨
   3.4.4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
  3.5 新时代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3.5.1 推进计算思维教学改革与实践
   3.5.2 启动计算思维+赋能教育改革
第4章 教学资源与师资建设
  4.1 概述
  4.2 教材建设
   4.2.1 萌芽时期(1955—1977年)
   4.2.2 规划时期(1978—1998年)
   4.2.3 跨越式发展时期(1999—2016年)
   4.2.4 进入“新时代”(2016— )
  4.3 课程建设
   4.3.1 初级阶段(1977—1996年)
   4.3.2 普及阶段(1997—2002年)
   4.3.3 大发展阶段(2003—2016年)
   4.3.4 创新阶段(2017— )
  4.4 实验资源建设
   4.4.1 早期实验室建设
   4.4.2 实验室建设专业化与网络化
   4.4.3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建设
   4.4.4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4.5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4.5 教学成果
   4.5.1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4.5.2 教学研究项目
  4.6 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
   4.6.1 教学团队
   4.6.2 教学名师
  4.7 教学期刊
第5章 产学合作
  5.1 概述
  5.2 IBM、微软等公司的早期产学合作项目
  5.3 示范性软件学院完整实践了产学合作模式
   5.3.1 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创办
   5.3.2 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开展
   5.3.3 示范性软件学院产学合作特色
  5.4 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项目大规模推进
   5.4.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建设
   5.4.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
   5.4.3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5.4.4 卓越计划的广度发展
   5.4.5 “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5.5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
   5.5.1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5.5.2 新工科建设
   5.5.3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
第6章 计算机竞赛
  6.1 概述
  6.2 计算机竞赛发展概貌
   6.2.1 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
   6.2.2 计算机竞赛发展与主办方概况
   6.2.3 计算机竞赛类型
  6.3 通识基础类竞赛
   6.3.1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6.3.2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6.4 程序设计类竞赛
   6.4.1 国际性程序设计竞赛
   6.4.2 国内程序设计竞赛
   6.4.3 公司组织的赛事
   6.4.4 程序在线判题和竞赛平台
  6.5 专业技能类竞赛
   6.5.1 赛事普遍年轻
   6.5.2 赛事主办单位多元化
   6.5.3 专业类竞赛项目案例
第7章 计算机教学指导与研究机构
  7.1 概述
  7.2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7.2.1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背景
   7.2.2 计算机类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
   7.2.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
  7.3 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
   7.3.1 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及发展
   7.3.2 教育专委会的主要工作
  7.4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
   7.4.1 研究会成立背景
   7.4.2 研究会的组织机构及其发展
  7.5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
   7.5.1 研究会成立背景
   7.5.2 研究会组成及发展
   7.5.3 研究会主要工作
  7.6 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慕课(CMOOC)联盟
   7.6.1 成立背景
   7.6.2 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7.6.3 计算机类慕课建设
   7.6.4 计算机类慕课应用
  7.7 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
   7.7.1 联盟成立背景
   7.7.2 联盟组织机构
   7.7.3 联盟主要工作
附录
  附录A 中国高等学校历届计算机类教指委名单
  附录B 新中国初期四届训练班培养大学本科计算专业人员师生名单(1956—1962年)
参考文献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