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辅文
第一篇?生态学研究方法与布点取样
总论1-1?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及其特点简介
总论1-2?生态学方法的野外取样技术
总论1-3?生态学野外实验的设计
总论1-4?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第二篇?生态学测定技术与生态系统定量描述
实验2-1?样方数量效应的检测
实验2-2?样方大小效应的检测
实验2-3?点样方直径对草本植被盖度估计的效应
实验2-4?样方法调查野生种群的数量
实验2-5?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与计算
实验2-6?种群增长观测与Logistic增长模型
实验2-7?区域尺度湖泊与水库/坑塘动态变化监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
实验2-8?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影响因子分析
实验2-9?草本植物群落生物量的测定
实验2-10?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实验2-11?熏蒸提取-仪器分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碳
实验2-12?利用16S rRNA测定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实验2-13?利用磷脂脂肪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实验2-14?丛枝菌根真菌的扩繁技术
实验2-15?植物群落中光照强度的测定
实验2-16?水体中总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2-17?水体中总磷含量的测定
第三篇?生态系统过程分析
实验3-1?植物邻体效应测定
实验3-2?微生物诱导气孔开度变化的检测
实验3-3?植物群体密度调控指数的测定
实验3-4?标记重捕法调查野生种群数量
实验3-5?生物对逆境的耐受性观测
实验3-6?蚕豆根尖微核实验测定环境污染物的诱变效应
实验3-7?动物种群的扩散实验
实验3-8?生命表及其编制
实验3-9?生物种间共生关系的观测(一)——植物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的测定
实验3-10?生物种间共生关系的观测(二)——根内共生种的分子识别
实验3-11?基于DNA-SIP的功能微生物鉴定
实验3-1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分析
实验3-1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分析
第四篇?生态系统功能测定
实验4-1?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测定与估算——以草本植物群落现存量测定为例
实验4-2?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实验4-3?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的土壤有机物分解测定
实验4-4?运用生态工程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
第五篇?生态系统研究中的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5-1?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的生态系统氮素运转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5-2?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估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5-3?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演替与修复虚拟仿真实验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