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辅文
《唐宋文學編年繫地譜叢刊》凡例
《王珪行年繫地譜》前言
字號
籍貫
世系
著述
宋真宗天禧三年己未(1019),一歲
真宗天禧四年庚申(1020),二歲
真宗天禧五年辛酉(1021),三歲
宋真宗乾興元年壬戌(1022),四歲
宋仁宗天聖元年癸亥(1023),五歲
仁宗天聖二年甲子(1024),六歲
仁宗天聖三年乙丑(1025),七歲
仁宗天聖四年丙寅(1026),八歲
仁宗天聖五年丁卯(1027),九歲
仁宗天聖六年戊辰(1028),十歲
仁宗天聖七年己巳(1029),十一歲
仁宗天聖八年庚午(1030),十二歲
仁宗天聖九年辛未(1031),十三歲
宋仁宗明道元年壬申(1032),十四歲
仁宗明道二年癸酉(1033),十五歲
宋仁宗景祐元年甲戌(1034),十六歲
仁宗景祐二年乙亥(1035),十七歲
仁宗景祐三年丙子(1036),十八歲
仁宗景祐四年丁丑(1037),十九歲
宋仁宗寶元元年戊寅(1038),二十歲
仁宗寶元二年己卯(1039),二十一歲
宋仁宗康定元年庚辰(1040),二十二歲
宋仁宗慶曆元年辛巳(1041),二十三歲
仁宗慶曆二年壬午(1042),二十四歲
仁宗慶曆三年癸未(1043),二十五歲
仁宗慶曆四年甲申(1044),二十六歲
仁宗慶曆五年乙酉(1045),二十七歲
仁宗慶曆六年丙戌(1046),二十八歲
仁宗慶曆七年丁亥(1047),二十九歲
仁宗慶曆八年戊子(1048),三十歲
宋仁宗皇祐元年己丑(1049),三十一歲
仁宗皇祐二年庚寅(1050),三十二歲
仁宗皇祐三年辛卯(1051),三十三歲
仁宗皇祐四年壬辰(1052),三十四歲
仁宗皇祐五年癸巳(1053),三十五歲
宋仁宗至和元年甲午(1054),三十六歲
仁宗至和二年乙未(1055),三十七歲
宋仁宗嘉祐元年丙申(1056),三十八歲
仁宗嘉祐二年丁酉(1057),三十九歲
仁宗嘉祐三年戊戌(1058),四十歲
仁宗嘉祐四年己亥(1059),四十一歲
仁宗嘉祐五年庚子(1060),四十二歲
仁宗嘉祐六年辛丑(1061),四十三歲
仁宗嘉祐七年壬寅(1062),四十四歲
仁宗嘉祐八年癸卯(1063),四十五歲
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1064),四十六歲
英宗治平二年乙巳(1065),四十七歲
英宗治平三年丙午(1066),四十八歲
英宗治平四年丁未(1067),四十九歲
宋神宗熙寧元年戊申(1068),五十歲
神宗熙寧二年己酉(1069),五十一歲
神宗熙寧三年庚戌(1070),五十二歲
神宗熙寧四年辛亥(1071),五十三歲
神宗熙寧五年壬子(1072),五十四歲
神宗熙寧六年癸丑(1073),五十五歲
神宗熙寧七年甲寅(1074),五十六歲
神宗熙寧八年乙卯(1075),五十七歲
神宗熙寧九年丙辰(1076),五十八歲
神宗熙寧十年丁巳(1077),五十九歲
宋神宗元豐元年戊午(1078),六十歲
神宗元豐二年己未(1079),六十一歲
神宗元豐三年庚申(1080),六十二歲
神宗元豐四年辛酉(1081),六十三歲
神宗元豐五年壬戌(1082),六十四歲
神宗元豐六年癸亥(1083),六十五歲
神宗元豐七年甲子(1084),六十六歲
神宗元豐八年乙丑(1085),六十七歲
宋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卒後一年
哲宗元祐二年丁卯(1087),卒後二年
宋哲宗紹聖二年乙亥(1095),卒後十年
哲宗紹聖四年丁丑(1097),卒後十二年
宋哲宗元符元年戊寅(1098),卒後十三年
哲宗元符三年庚辰(1100),卒後十五年
宋徽宗崇寧元年壬午(1102),卒後十七年
徽宗崇寧二年癸未(1103),卒後十八年
徽宗崇寧三年甲申(1104),卒後十九年
徽宗崇寧五年丙戌(1106),卒後二十一年
宋徽宗大觀二年戊子(1108),卒後二十三年
宋徽宗政和三年癸巳(1113),卒後二十八年
徽宗政和七年丁酉(1117),卒後三十二年
傳記资料
《宋史》卷三一二《王珪傳》
《東都事略》卷八〇《王珪傳》
《名臣碑傳琬琰集》上集卷八李清臣《王太師珪神道碑》
引用文獻
著作
論文
索引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編年繫地作品篇名索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