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分析化学简明教程 主编 王冬梅 吴杰 李娜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分析化学简明教程
ISBN:978704062931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4-11
作者:主编 王冬梅 吴杰 李娜
定价:41.10
页码:240
装帧:平装
版次:1
字数:30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书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分析化学”的主讲教材。全书突出可读性、适应性和前沿性,与课程线上教学的知识点相结合,增加课程思政内容,以分析化学发展史为主线,把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科学发现过程、相关理论在应用中的典型案例等内容融入教材中(限于篇幅,很多内容以二维码形式呈现),给学生知识拓展、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思政培育和职业发展等提供样板,为新工科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书共8章,包括绪论、定量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酸碱滴定法、配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及分析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检索方法和常用网站等。每章章首有学习导航,章末有课程思政任务单、思考题、习题、思维导图和电子课件、拓展知识等,其中对一些思考题和计算题还提供了参考答案。

本书作为高等学校通用的分析化学课程简明教材,适合于工科、理科及师范类院校使用,也可供专科(含成人专科)学生与科研、生产技术人员参考。

前辅文
第1章 绪论
  学习导航
  案例导入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1.2 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
   1.2.1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1.2.2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1.2.3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1.2.4 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1.2.5 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1.3 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
   1.3.1 采样
   1.3.2 试样的分解
   1.3.3 干扰组分的掩蔽和分离
   1.3.4 分析测定
   1.3.5 数据处理及结果评价
  1.4 分析化学的发展和展望
  1.5 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1.6 滴定分析法概述
   1.6.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1.6.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滴定反应条件
   1.6.3 滴定方式
  1.7 标准溶液
   1.7.1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配制
   1.7.2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8 滴定分析的计算
   1.8.1 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
   1.8.2 滴定分析计算示例
  1.9 课程思政任务单
  1.10 学习要求、重点和难点
  1.11 思考题和习题
  1.12 思维导图和电子课件
  1.13 拓展知识
第2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学习导航
  案例导入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2.1.1 误差
   2.1.2 偏差
   2.1.3 准确度与精密度
   2.1.4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2.1.5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1.6 误差的传递
  2.2 有效数字及其修约、运算规则
   2.2.1 有效数字
   2.2.2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2.2.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2.3 定量分析中的数据处理
   2.3.1 频数分布
   2.3.2 正态分布
   2.3.3 标准正态分布
   2.3.4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2.3.5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2.3.6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2.3.7 显著性检验
   2.3.8 可疑值的取舍
  2.4 标准曲线的回归分析
  2.5 课程思政任务单
  2.6 学习要求、重点和难点
  2.7 思考题和习题
  2.8 思维导图和电子课件
  2.9 拓展知识
第3章 酸碱滴定法
  学习导航
  案例导入
  3.1 酸碱理论
   3.1.1 酸碱质子理论
   3.1.2 酸碱电子理论
   3.1.3 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3.1.4 酸碱解离常数
  3.2 不同pH溶液中酸碱存在形式的分布曲线
   3.2.1 一元弱酸(碱)溶液的分布曲线
   3.2.2 二元、多元弱酸(碱)溶液的分布曲线
  3.3 酸碱平衡的有关计算
   3.3.1 质子条件式
   3.3.2 水溶液的pH
   3.3.3 解离度
   3.3.4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3.4 缓冲溶液
   3.4.1 缓冲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3.4.2 缓冲原理
   3.4.3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3.4.4 缓冲能力和缓冲范围
   3.4.5 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3.5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3.5.1 酸碱指示剂
   3.5.2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3.5.3 终点误差
   3.5.4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6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6.1 直接滴定法——混合碱的分析
   3.6.2 极弱酸(碱)的测定
   3.6.3 其他滴定法——铵盐和有机物中氮含量的测定
  3.7 课程思政任务单
  3.8 学习要求、重点和难点
  3.9 思考题和习题
  3.10 思维导图和电子课件
  3.11 拓展知识
第4章 配位滴定法
  学习导航
  案例导入
  4.1 配合物与配位平衡
   4.1.1 配合物
   4.1.2 配位平衡
  4.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
   4.2.1 EDTA
   4.2.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4.2.3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的副反应
   4.2.4 条件稳定常数
  4.3 金属指示剂
   4.3.1 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4.3.2 金属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4.3.3 金属指示剂需具备的条件
   4.3.4 金属指示剂注意事项
  4.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4.1 配位滴定曲线
   4.4.2 配位滴定终点误差
  4.5 单一金属离子的滴定
   4.5.1 准确滴定单一金属离子的条件
   4.5.2 滴定单一金属离子的酸度控制
  4.6 混合离子的滴定
   4.6.1 混合离子分别滴定的条件
   4.6.2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4.7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4.7.1 直接滴定法
   4.7.2 返滴定法
   4.7.3 置换滴定法
   4.7.4 间接滴定法
  4.8 课程思政任务单
  4.9 学习要求、重点和难点
  4.10 思考题和习题
  4.11 思维导图和电子课件
  4.12 拓展知识
第5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学习导航
  案例导入
  5.1 氧化还原反应
   5.1.1 电极电位
   5.1.2 条件电极电位
   5.1.3 影响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
   5.1.4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5.1.5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5.2 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
   5.2.1 滴定曲线
   5.2.2 指示剂
  5.3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5.4 高锰酸钾法
   5.4.1 测定方法
   5.4.2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5.4.3 应用与示例
  5.5 重铬酸钾法
   5.5.1 方法概述
   5.5.2 重铬酸钾法测定的应用
  5.6 碘量法
   5.6.1 直接碘量法
   5.6.2 间接碘量法
   5.6.3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5.6.4 碘量法的终点指示
   5.6.5 应用实例
  5.7 亚硝酸钠法
   5.7.1 滴定条件
   5.7.2 亚硝酸钠法指示终点的方法
   5.7.3 NaNO2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5.7.4 亚硝酸钠法的应用
  5.8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5.8.1 硫酸铈法
   5.8.2 溴酸钾法
  5.9 课程思政任务单
  5.10 习题
  5.11 思维导图和电子课件
  5.12 拓展知识
第6章 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
  学习导航
  案例导入
  6.1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6.1.1 溶解度与固有溶解度,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
   6.1.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6.2 重量分析法
   6.2.1 沉淀重量法
   6.2.2 挥发重量法
   6.2.3 电解重量法
   6.2.4 萃取重量法
  6.3 沉淀重量法
   6.3.1 分析过程对沉淀的要求
   6.3.2 沉淀重量法的计算
   6.3.3 沉淀的形成
   6.3.4 沉淀的纯度
   6.3.5 沉淀条件的选择和称量形式的获得
   6.3.6 有机沉淀剂简介
  6.4 沉淀滴定法
   6.4.1 莫尔法(铬酸钾指示剂法)
   6.4.2 福尔哈德法(铁铵矾指示剂法)
   6.4.3 法扬司法(吸附指示剂法)
  6.5 重量分析法及沉淀滴定法应用实例
  6.6 课程思政任务单
  6.7 学习要求、重点和难点
  6.8 思考题和习题
  6.9 思维导图和电子课件
  6.10 拓展知识
第7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学习导航
  案例导入
  7.1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7.1.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7.1.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7.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7.2.1 组成部件
   7.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7.2.3 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7.3 显色反应及其条件的选择
   7.3.1 显色反应的选择
   7.3.2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7.4 吸光度的测量及误差的控制
   7.4.1 吸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
   7.4.2 测量条件的选择
  7.5 其他分光光度法
  7.6 分光光度法的主要应用
   7.6.1 定量分析
   7.6.2 配合物的研究
   7.6.3 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
  7.7 分光光度法其他应用
  7.8 课程思政任务单
  7.9 学习要求、重点和难点
  7.10 思考题和习题
  7.11 思维导图和电子课件
  7.12 拓展知识
第8章 分析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检索方法和常用网站
  8.1 分析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8.1.1 光谱分析
   8.1.2 电分析
   8.1.3 色谱和微-纳流控
   8.1.4 质谱
   8.1.5 核磁共振
   8.1.6 纳米分析
   8.1.7 化学计量学
   8.1.8 面向应用的分析化学及其重点研究方向
  8.2 分析化学文献的检索方法
  8.3 课程思政任务单
  8.4 分析化学常用网站
  8.5 参考文献
附录
  表1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表2 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I=0)
  表3 离子的a3值
  表4 离子的活度系数
  表5 常用缓冲溶液
  表6 酸碱指示剂
  表7 混合酸碱指示剂
  表8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
  表9 氨羧配体类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I=0.1 mol·L-1)
  表10 EDTA的lgαY(H)
  表11 一些配体的lgαL(H)
  表12 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
  表13 标准电极电势(18~25℃)
  表14 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势
  表15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I=0)
主要参考文献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