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世界史 现代史编(修订版)上卷 齐世荣、徐蓝、晏绍祥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世界史 现代史编(修订版)上卷
ISBN:978704064235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5-02
作者:齐世荣、徐蓝、晏绍祥
定价:48.80
页码:388
装帧:平装
版次:2
字数:45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书是我国经典的世界史教材六卷本《世界史》修订版的第五卷,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世界全局的眼光,通过对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以及其相辅相成的互动等多重视角,展示了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世界历史进程。这次修订,补充了30年来的重大史事,同时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也作了适当调整;展示了基本得到公认的学界研究的一些新成果,深化或更新了一些重要认识。经过修订,本书更加清晰地展现了20世纪上半期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既适合历史学、世界史等专业师生教学使用,也适合社会读者阅读学习。

前辅文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世界
  第一节 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帝国主义的形成
   一、垄断组织的产生
   二、帝国主义的形成
  第二节 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一、欧洲列强瓜分世界
   二、欧洲的优势
  第三节 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
   一、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的美国
   二、登上世界强国地位的日本
  第四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
   一、列宁主义的诞生
   二、1905年革命
  第五节 亚洲的觉醒
   一、伊朗的立宪革命
   二、印度的自主自产运动
   三、青年土耳其革命
   四、中国的辛亥革命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大战的起源
   一、帝国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厚根源
   二、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军备竞赛、局部冲突和要求和平的呼声
  第二节 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性质
   一、战争的爆发
   二、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
  第三节 大战的进程
   一、战争的第一阶段:1914年
   二、战争的第二阶段:1915—1916年
   三、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
   四、战争的结束
  第四节 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一、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三、大战对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四、反战与和平运动的发展
第三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第一节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
   一、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二、列宁的《四月提纲》和群众斗争的兴起
   三、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党的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
   四、十月革命的胜利
   五、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建立
   六、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第二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一、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二、《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三、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第三节 德国十一月革命
   一、十一月革命的发生
   二、德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柏林一月起义
  第四节 东欧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兴亡
   一、奥匈帝国的解体和东欧民族国家的诞生
   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第五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一、共产国际的建立
   二、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建立
第四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巴黎和会
   一、主要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考虑
   二、巴黎和会的召开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三、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
   一、战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国际联盟
   一、国际联盟的起源与成立
   二、《国际联盟盟约》与对国际联盟的评价
第五章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第一节 英国的相对衰落与法国的重建
   一、英国的经济萧条与政治变化
   二、法国的经济政治状况
  第二节 魏玛共和国
   一、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与经济复兴
   二、社会的动荡与纳粹党的出现
  第三节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意大利法西斯党的建立
   二、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第四节 美国的繁荣
   一、经济繁荣与社会状况
   二、繁荣下的矛盾与隐患
  第五节 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外交
   一、战后日本的经济与政治变化
   二、“协调外交”与“东方会议”
  第六节 国际关系的调整
   一、热那亚会议与《拉巴洛条约》
   二、德国赔款问题的解决
   三、欧洲安全问题与《洛迦诺公约》
   四、亚太地区国际关系调整
   五、集体安全与《非战公约》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苏联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五年计划
  第三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苏联的对外政策
   一、1936年宪法的制定和高度集中体制的确立
   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大清洗运动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一节 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同类型
   一、各具特色的政治运动
   二、地域特征鲜明的改革运动
   三、形态各异的民族主义思潮
  第二节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
  第三节 印度的非暴力抵抗运动
   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二、群众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
   三、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
  第四节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一、凯末尔革命
   二、世俗化改革
  第五节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一、1919年3月爱国运动
   二、1924—1937年的护宪运动
  第六节 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
   一、战争的序幕
   二、战争的进程
   三、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第七节 墨西哥的护宪运动和卡德纳斯改革
   一、护宪运动
   二、卡德纳斯改革
第八章 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节 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危机的爆发及其主要表现
   二、危机的根源
   三、危机的后果
  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的提出
   二、“新政”的两个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三、“新政”的影响
  第三节 大危机年代的英国和法国
   一、英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
   二、重整军备与绥靖外交
   三、法国的经济危机与政局动荡
   四、人民阵线运动
  第四节 德国与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经济危机与纳粹运动的迅速发展
   二、共和国的危机与希特勒的上台
   三、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扩军备战
  第五节 日本与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世界经济危机下日本的内外矛盾
   二、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九章 走向全球战争
  第一节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一、意大利的战前准备和英法对意大利的纵容
   二、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第二节 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
   一、卢沟桥事变和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英美对日绥靖政策与苏联援华
   三、中国30年代抗日战争的国际贡献
  第三节 西班牙内战
   一、从西班牙共和国的建立到内战的开始
   二、保卫共和国的斗争
   三、共和国的灭亡
  第四节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慕尼黑协定》
   一、德国吞并奥地利
   二、绥靖政策与《慕尼黑协定》
  第五节 大战在欧洲的迫近
   一、波兰危机与英国对波兰的保证
   二、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开始
   一、大战全面展开
   二、英美联防与德意日建立军事同盟
   三、德意对巴尔干和北非的侵略
  第二节 大战的新阶段: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一、德国入侵苏联与苏联进行卫国战争
   二、欧战爆发后的中国战场
   三、日本南进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第三节 战争的根本转折
   一、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
   二、盟军在北非的胜利与意大利的投降
   三、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战略转折
   四、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
   五、 盟国对战后的初步安排
  第四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美英开辟第二战场和苏军连续反击
   二、欧亚人民的抵抗
   三、雅尔塔会议与德国投降
   四、中国战场反攻与波茨坦会议
   五、战争的最后阶段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划时代影响
第十一章 20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
   一、19、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二、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三、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四、汽车、飞机与V-2火箭
   五、高分子化学的建立和三大合成材料的问世
   六、生物学与医学的新成就
   七、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二节 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
   一、哲学、史学和心理学
   二、社会科学
   三、文学艺术
后记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