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101核心教材】大学物理实验(一、二、三、四册)主编:张增明 套装共4册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101核心教材】大学物理实验(一、二、三、四册)主编:张增明 套装共4册
ISBN:978704062432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4-12
作者:主编 张增明,副主编 赵伟 王中平 祝巍、主编 张增明,副主编 韦先涛 浦其荣 赵霞、主编 张增明,副主编 代如成 韦先涛 孙晓宇、主编:张增明,副主编:王中平、赵伟、曲广媛
定价:192.40
页码:256
装帧:平装
版次:1
字数:35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套书建立了模块化、多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以本套书为基础的“大学物理实验”四级课程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的线下一流课程。基于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形成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本套书作为物理学领域“101计划”实验物理课程的第一套教材,以2023年版基本要求为指南进行设计、撰写。全套书共分四册,其中第一册基础物理实验适用于理、工、农、林、水、师范、医、商等各学科领域,为各专业的普及性实验课程内容;第二册综合物理实验适用于理工科各专业;第三册现代物理实验适用于理科各专业及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第四册高等物理实验适用于物理学类专业及相关理科非物理学类专业。每册的内容都覆盖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等领域的实验,各册书依次逐级提高,适应于不同层次教学的需要。本套书中还涉及一些科学研究前沿中众所关注的课题。本套书是一套立体化教材,配有相应实验的电子教案及数字化教学资源。

本书第三册为现代物理实验:主要由近代物理实验和现代科学技术实验组成,加强了实验的设计性和探究性,为研究性实验打下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本册的学习,掌握近现代实验技术及其在当下科学研究、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近现代物理学发展中的实验基础。本册分七章,含有33个实验,适用于理科各专业及需强化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学生。

前辅文
第一章 光电器件和传感器
  实验1 光电转换器特性实验
  实验2 电涡流传感器
  实验3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
  实验4 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
  实验5 发光二极管参量的测量
第二章 光学测量与光学信息处理
  实验6 激光散斑的测量
  实验7 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
  实验8 傅里叶光学实验
  实验9 光学卷积模拟及空间彩色编码
  实验10 用椭圆偏振法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11 设计性全息实验
  实验12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第三章 光谱技术与原子结构
  实验13 黑体辐射实验
  实验14 塞曼效应实验
  实验15 光栅光谱仪的定标和光谱的测量
  实验16 氢氘原子光谱
  实验17 卢瑟福散射实验
第四章 核技术
  实验18 用NaI(Tl)闪烁谱仪测量γ射线能谱
  实验19 物质对β射线的吸收
  实验20 高速电子的动量动能关系
第五章 磁共振技术
  实验21 电子自旋共振
  实验22 核磁共振
  实验23 铁磁共振
  实验24 光泵磁共振
第六章 低温和真空技术
  实验25 低温的获得与温度的测量
  实验26 低温热容的测量
  实验27 高真空的获得、测量和检漏
  实验28 真空镀膜
  实验29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实验
  实验30 四极质谱与Paul离子阱
第七章 现代综合实验
  实验31 电润湿效应实验
  实验32 微波特性测量实验
  实验33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常用物理常量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本套书建立了模块化、多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以本套书为基础的“大学物理实验”四级课程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的线下一流课程。基于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形成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本教材作为物理学领域“101计划”实验物理课程的第一套教材,以2023年版基本要求为指南进行设计、撰写。全套书共分四册,其中第一册基础物理实验适用于理、工、农、医、师范、商科等各专业,为各专业的普及性实验课程内容;第二册综合物理实验适用于理工科各专业;第三册现代物理实验适用于理科各专业及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第四册高等物理实验适用于物理学类专业及相关理科专业。每册的内容都覆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等领域的实验,各册书的深度逐级提升,以适应不同层次教学的需要。本套书还涉及一些科学研究前沿中大家关注的课题。本套书是一套立体化教材,配有相应实验的电子教案及数字化教学资源。

本书第一册为基础物理实验,主要包括基本物理量及基本物理常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基本测量方法与不确定度的介绍等,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的各个知识点,为普及性实验。为提升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书中增加了趣味实验。附录中增加了国际单位制中常用基本单位的介绍。本书共分8章,包含32个实验,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农、医、师范、商科等各专业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和社会读者参考。

前辅文
绪论
  0.1 实验物理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性
  0.2 教学实验和科研实验的关系及教学实验的重要性
  0.3 物理实验课程的任务及能力培养
  0.4 怎样学好物理实验
  0.5 如何教好物理实验
第一章 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1.1 物理实验思想和方法的形成
  1.2 物理实验分析方法
  1.3 物理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
第二章 测量的不确定度和数据处理
  2.1 测量的不确定度
  2.2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2.3 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简介
  2.4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第三章 力学实验
  实验1 质量的测量
  实验2 用气垫导轨研究匀加速运动与碰撞
  实验3 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弹性模量
  实验4 切变模量的测量
  实验5 液体黏度的测量
  实验6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实验7 驻波实验
  实验8 声速的测量
第四章 热学实验
  实验9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实验10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
  实验11 液体比汽化热的测量
第五章 电磁学实验
  实验12 直流电源特性的研究
  实验13 半导体热敏电阻特性的研究
  实验14 半导体温度计的设计和制作
  实验15 数字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
  实验16 整流滤波电路及其应用
  实验17 小磁针简谐振动的研究
第六章 光学实验
  实验18 硅光电池光电特性的研究
  实验19 色彩设计实验
  实验20 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
  实验21 透镜参量的测量
  实验22 用光学法测微小几何量
  实验23 光速的测量
第七章 近代物理学实验
  实验24 光电效应实验
  实验25 用密立根油滴法测电子电荷
  实验26 氢原子光谱的测量
第八章 趣味实验
  实验27 会转弯的球
  实验28 跳舞的硬币
  实验29 声悬浮实验
  实验30 无线输电
  实验31 光学隐身
  实验32 裸眼3D显示
附录1 国际单位制
附录2 物理学常量表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本套书建立了模块化、多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以本套书为基础的“大学物理实验”四级课程在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的线下一流课程。基于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形成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本套书作为物理学领域“101计划”物理实验课程的第一套教材,以2023年版基本要求为指南进行设计、撰写。全套书共分四册,其中第一册基础物理实验适用于理、工、农、医、师范、商科等各专业,为各专业的普及性实验课程内容;第二册综合物理实验适用于理工科各专业;第三册现代物理实验适用于理科各专业及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第四册高等物理实验适用于物理学类专业及相关理科非物理学类专业。每册的内容都覆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等领域的实验,各册书的深度逐级提升,以适应不同层次教学的需要。本套书中还涉及一些科学研究前沿中普遍受到关注的课题。本套书是一套立体化教材,配有相应实验的电子教案及数字化教学资源。

本书第四册为高等物理实验,是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的研究性实验。本书第四册引入与科研前沿相关的实践平台,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查资料选取课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研究性论文,缩短教与学、教学与科研的距离,学生的科研能力将得到较大的训练和提高。第四册共分10章,包含40个实验,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的物理实验必修课教材及相关理科非物理学类专业的物理实验选修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从事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和社会读者参考。

前辅文
第一章 科学研究方法和部分物理学研究前沿
  1.1 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1.2 部分物理学研究前沿
第二章 样品制备技术
  实验1 纳米材料制备
  实验2 功能薄膜制备
  实验3 超导材料制备
  实验4 二维材料制备
第三章 电学与磁学测试技术
  实验5 薄膜物性测量
  实验6 霍尔效应测量
  实验7 超导电性测量
  实验8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磁性质
第四章 物质结构分析技术
  实验9 X射线衍射
  实验10 X射线荧光
  实验11 扫描探针显微镜
  实验12 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第五章 波谱与成像技术
  实验13 红外光谱
  实验14 激光拉曼光谱
  实验15 吸收光谱
  实验16 发射光谱
  实验17 核磁共振成像
  实验18 荧光微区温度场成像
第六章 现代综合实验技术
  实验19 锁相放大器
  实验20 电输运测试方法
  实验21 磁光效应
  实验22 太赫兹波的产生与测量
第七章 光信息科学实验技术
  实验23 非线性光学系列实验
  实验24 激光系列实验
  实验25 光的力学效应系列实验
  实验26 涡旋光的产生与应用
第八章 核技术应用及等离子体实验
  实验27 CT成像技术
  实验28 正电子湮没寿命的测量
  实验29 等离子体特性实验
  实验30 新型探测器
第九章 极端条件实验技术
  实验31 超高压物理实验
  实验32 低温物理实验
  实验33 高温物理实验
  实验34 强磁场物理实验
  实验35 超快吸收光谱
第十章 量子信息科学技术
  实验36 纠缠光子的制备及性质
  实验37 量子计算实验
  实验38 量子密码实验系统
  实验39 基于NV色心的量子精密测量实验
  实验40 Paul离子阱
常用物理常量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本套书建立了模块化、多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以本套书为基础的“大学物理实验”四级课程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的线下一流课程。基于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形成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本教材作为物理学领域“101计划”实验物理课程的第一套教材,以2023年版基本要求为指南进行设计、撰写。全套书共分四册,其中第一册基础物理实验适用于理、工、农、医、师范、商科等各专业,为各专业的普及性实验课程内容;第二册综合物理实验适用于理工科各专业;第三册现代物理实验适用于理科各专业及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第四册高等物理实验适用于物理学类专业及相关理科专业。每册的内容都覆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等领域的实验,各册书的深度逐级提升,以适应不同层次教学的需要。本套书还涉及一些科学研究前沿中大家关注的课题。本套书是一套立体化教材,配有相应实验的电子教案及数字化教学资源。

本套书第二册为综合物理实验,主要由跨学科领域、综合实验方法的实验组成,这些实验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综合性,包含31个实验,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和社会读者参考。

前辅文
第一章 力学、热学量的测量
  实验1 测量康铜丝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
  实验2 用凯特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3 超声探伤实验
  实验4 用三线摆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5 导热系数的测量
  实验6 液固表面润湿特性测量
  实验7 固体和液体介电常量测量
第二章 电磁学量的测量
  实验8 直流电桥特性参量研究
  实验9 双臂电桥测量低电阻
  实验10 交流电桥
  实验11 RL、RC电路的暂态过程
  实验12 交流谐振电路特性研究
  实验13 电学综合设计实验:无级调压台灯电路设计
  实验14 数字电表的设计与改装
  实验1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研究
  实验16 传感器系列实验
  实验17 磁阻效应
  实验18 霍尔效应
  实验19 铁电效应
  实验20 磁滞回线测量
第三章 光学测量
  实验21 偏振光的研究
  实验22 旋光现象的观察和测量
  实验23 对切透镜的双光束干涉实验
  实验24 迈克耳孙干涉仪
  实验25 衍射光栅特性研究实验
  实验26 双光栅劳(Lau)效应应用实验
  实验27 晶体双折射特性和偏光棱镜实验
  实验28 光纤传感实验
第四章 综合与现代物理实验
  实验29 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30 低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实验31 棱镜摄谱和光谱分析
  实验32 微波布拉格衍射和微波实验
  实验33 医学物理系列实验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