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郑蕊 刘杰 王欣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ISBN:978704061985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5-03
作者:郑蕊 刘杰 王欣
定价:39.80
页码:216
装帧:平装
版次:1
字数:31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教材是新专标计算机类课程“双高计划”建设成果系列教材之一,也是在线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配套教材。教材与华为、H3C等领军企业合作共建,涵盖计算机网络、网络模型、网络传输介质、中小型局域网、跨区域网络的通信、应用程序间的数据传输、支撑应用程序的协议以及网络新技术。全书内容以介绍企业级网络通信为主线,以了解不同规模的网络通信原理为驱动,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完成跨地区的网络架构的整体学习。通过介绍网络的基本理论、实践案例及常用工具,学习者能够理解网络体系架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网络常用设备的基本配置方法,并具有分析、设计、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同时能够了解当前新知识新技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本书提供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微课视频、实验手册、实验自测文件、试题等教学资源,教师可发邮件至编者邮箱540638783@qq.com获取教材和课程配套相关资源。

本书面向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等需要了解和学习网络技术的学生和从业人员。

前辅文
第1章 认识计算机网络
  1.1 网络的概念
   1.1.1 网络通信和数据通信
   1.1.2 网络中的数据传递
   1.1.3 计算机网络的含义
   1.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指标
  1.2 网络设备和网络介质
   1.2.1 网络设备
   1.2.2 网络介质
  1.3 实验:验证网络连通性
   1.3.1 查看主机IP地址
   1.3.2 测试网络连通性
  1.4 网络类型
   1.4.1 按覆盖范围分类
   1.4.2 按拓扑形状分类
   1.4.3 按传输方式分类
   1.4.4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1.4.5 网络规划
  1.5 网络结构与重要术语
   1.5.1 网络体系结构
   1.5.2 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
   1.5.3 网络安全和物联网
   1.5.4 IP地址
  1.6 网络的未来
   1.6.1 软件定义网络
   1.6.2 电力线网络
   1.6.3 无线光通信
   1.6.4 量子信息技术
  1.7 实验:Wireshark网络分析器
   1.7.1 Wireshark简介
   1.7.2 Wireshark抓包原理
   1.7.3 Wireshark的使用
  知识拓展 网络工程师认证体系
第2章 认识网络模型
  2.1 协议概述
   2.1.1 什么是协议
   2.1.2 协议的三要素
   2.1.3 网络分层模型
  2.2 OSI参考模型
   2.2.1 OSI参考模型的优点
   2.2.2 OSI参考模型结构
  2.3 实验:认识Packet Tracer模拟器
   2.3.1 Packet Tracer模拟器使用
   2.3.2 Packet Tracer——导航IOS
  2.4 TCP/IP体系结构
   2.4.1 TCP/IP层次结构
   2.4.2 TCP/IP各层主要协议
  2.5 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
  2.6 实验:数据包封装分析体验
第3章 认识网络传输介质
  3.1 物理层的作用
   3.1.1 物理层概述
   3.1.2 特性
  3.2 数据通信
   3.2.1 数据通信系统基本模型
   3.2.2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3.2.3 数据通信方式
   3.2.4 数据通信主要性能指标
  3.3 传输介质
   3.3.1 双绞线
   3.3.2 同轴电缆
   3.3.3 光纤
   3.3.4 无线传输介质
  3.4 宽带接入
   3.4.1 有线宽带接入
   3.4.2 无线宽带接入
  3.5 进制转换
   3.5.1 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
   3.5.2 二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转换
  3.6 实验:认识网络线缆
   3.6.1 线缆类别
   3.6.2 动手做:Console线应用
  3.7 IOS常用命令
   3.7.1 Cisco IOS基础知识
   3.7.2 IOS访问方法
   3.7.3 Cisco IOS操作模式
   3.7.4 IOS命令
  3.8 实验:用于设置口令和标语的IOS命令
第4章 认识中小型局域网
  4.1 局域网概述
  4.2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
   4.2.1 封装成帧
   4.2.2 差错控制
   4.2.3 流量控制
   4.2.4 链路管理
  4.3 MAC地址及其分类
   4.3.1 MAC地址的作用
   4.3.2 MAC地址的分类
  4.4 以太网数据帧结构
   4.4.1 两种标准的帧结构
   4.4.2 实验:利用Wireshark抓包软件抓取数据帧
  4.5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4.5.1 MAC地址表的定义及分类
   4.5.2 MAC地址表的动态学习
   4.5.3 MAC地址的组成
   4.5.4 数据帧的转发方式
   4.5.5 实验:构建交换式以太网,观察MAC地址表构建过程
  4.6 ARP协议
   4.6.1 ARP的作用
   4.6.2 ARP的工作原理
  4.7 虚拟局域网技术
   4.7.1 VLAN的特点
   4.7.2 VLAN的划分方式
   4.7.3 VLAN帧结构
  4.8 无线局域网WLAN
   4.8.1 无线局域网概述
   4.8.2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4.8.3 无线网络的类型
   4.8.4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结构
  4.9 点到点协议(PPP)
   4.9.1 PPP概述
   4.9.2 PPP链路建立过程
   4.9.3 PPPoE应用场景
第5章 跨区域的网络通信
  5.1 网络层概述
   5.1.1 网络层的功能
   5.1.2 网络层的主要设备
   5.1.3 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关系
  5.2 IP协议
   5.2.1 IP协议的特点
   5.2.2 IPv4协议格式
   5.2.3 IPv6格式
  5.3 实验:观察IPv4协议格式
   5.3.1 使用Wireshark抓取数据包
   5.3.2 分析数据包中主要字段含义
  5.4 IPv4地址
   5.4.1 IPv4地址
   5.4.2 IPv4地址分类
   5.4.3 IPv4地址计算
   5.4.4 子网划分
  5.5 实验:设计和实施子网划分IPv4编址方案
  5.6 路由器工作原理
   5.6.1 路由和路由表
   5.6.2 路由的来源
   5.6.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5.7 实验:观察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并实现数据的正确转发
  5.8 IPv6协议
   5.8.1 IPv6的特点
   5.8.2 IPv6地址表示方式
   5.8.3 IPv6地址分类
   5.8.4 IPv4到IPv6过渡技术
  5.9 ICMP协议
  5.10 实验:常用网络命令实践
第6章 应用程序间的数据传输
  6.1 传输层的概述
   6.1.1 传输层作用
   6.1.2 传输层两种主要协议
  6.2 端口号分类及作用
   6.2.1 端口号作用
   6.2.2 端口号分类
  6.3 TCP协议的特点及应用
   6.3.1 TCP协议的特点
   6.3.2 TCP格式
   6.3.3 可靠数据传输
  6.4 UDP的特点及应用
   6.4.1 UDP的特点
   6.4.2 UDP协议格式
  6.5 实验:使用Wireshark来观察TCP的三次握手
   6.5.1 准备Wireshark以捕获数据包
   6.5.2 捕获、定位和检查数据包
第7章 支撑应用程序的协议
  7.1 应用层
   7.1.1 应用层概述
   7.1.2 应用层的作用
  7.2 万维网WWW
   7.2.1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7.2.2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7.2.3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7.2.4 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TTPS)
  7.3 DNS协议
   7.3.1 DNS协议的作用
   7.3.2 分层结构
   7.3.3 DNS协议的工作原理
  7.4 实验:Web服务的数据通信
   7.4.1 修复和测试拓扑
   7.4.2 了解DNS与HTTP如何协同工作
   7.4.3 思考
  7.5 文件传输协议
   7.5.1 FTP协议的工作原理
   7.5.2 FTP协议的工作模式
   7.5.3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
  7.6 DHCP协议
   7.6.1 DHCP的作用
   7.6.2 DHCP的工作原理
   7.6.3 DHCP中继
  7.7 实验:DHCP工作过程
  7.8 电子邮件协议
   7.8.1 电子邮件概述
   7.8.2 电子邮件协议的工作过程
   7.8.3 SMTP
   7.8.4 POP3
第8章 网络新技术
  8.1 网络安全
   8.1.1 什么是网络安全
   8.1.2 无线网络安全
   8.1.3 无线网络威胁
  8.2 物联网
   8.2.1 物联网简介
   8.2.2 物联网设备连接网络
   8.2.3 访问和监控物联网网络
   8.2.4 未来的网络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