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歌与戏曲》教材的编写及课程的开设是以中国音乐学院“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十二字办学理念为宗旨,践行学校“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有关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新思路、新要求而落地实施的新举措。 本教材分为民歌卷和戏曲卷,均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其中,民歌卷的理论篇内容为民歌概述,即对民歌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收集整理、类型划分、语系乐系、热点讨论等进行专题性的介绍和阐述。实践篇为模唱与欣赏,共收录了中国56个民族、用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的118首民歌的谱例,用于学生们课堂和课下的模唱、欣赏与自学。戏曲卷的理论篇对中国戏曲发展历史、唱腔分类、文化内涵,以及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越剧等剧种的历史脉络、代表人物、音乐特征进行简要介绍,意在为学生勾勒出五大流行剧种的整体印象,加深其对中国戏曲代表性剧种音乐的感性认知。实践篇收入了30首戏曲名段的教学要点,大部分是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越剧等代表性唱腔。全册谱例均为五线谱和简谱对照呈现。 作为一部完整的教材,民歌卷与戏曲卷的撰写有其共通之处,集合了学界精英的集体智慧,具体体现为理论介绍的知识性、音乐文学的思想性、曲目选择的代表性、模唱体验的审美性以及教学普及的应用性。 |
![]() |
前辅文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