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新能源汽车导论 主编 欧阳明高 副主编 胡尊严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新能源汽车导论
ISBN:978704064220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
作者:主编 欧阳明高 副主编 胡尊严
定价:59.00
页码:296
装帧:平装
版次:1
字数:390 千字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书是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本书系统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可作为车辆工程、能源动力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本书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紧密结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产业现状与技术趋势,系统介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研发历程;第二部分分章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包含电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与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第三部分分章介绍了整车热管理、电动底盘、整车控制等新能源汽车共性平台系统;第四部分分章介绍了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解释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系统以及将电动汽车作为储能系统的车网互动V2G技术。本书为新形态教材,扫码即可阅读拓展内容。

本书内容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研究领域,知识跨度大且具有一定前沿性,旨在帮助读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体系建立基本认知,为后续深入研究各领域奠定基础。

前辅文
第1章 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1.1 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
   1.1.1 全球背景
   1.1.2 中国背景
   1.1.3 市场需求
  1.2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
   1.2.1 纯电动汽车发展历史
   1.2.2 可外接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历史
   1.2.3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历史
  1.3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1.3.1 第一阶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双重发展
   1.3.2 第二阶段:“纯电驱动”成为产业化突破口
   1.3.3 第三阶段:确立为汽车强国战略
   1.3.4 第四阶段:碳中和战略引领发展新阶段
  1.4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
   1.4.1 国家科技专项与技术突破
   1.4.2 代表性创新技术案例
   1.4.3 示范应用与产业腾飞
  1.5 新能源汽车构成与原理概述
   1.5.1 纯电动汽车构成与原理
   1.5.2 可外接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构成与原理
   1.5.3 燃料电池汽车构成与原理
第2章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
  2.1 车用电驱动系统功能与结构
   2.1.1 车用电驱动系统需求
   2.1.2 车用电驱动系统构型
   2.1.3 车用电驱动系统组成
  2.2 车用电驱动系统工作原理
   2.2.1 机电能量转换基础
   2.2.2 典型车用电机基本原理
   2.2.3 车用电机控制器基本原理
  2.3 车用电驱动系统设计、制造与控制
   2.3.1 车用电驱动系统设计
   2.3.2 车用电驱动系统制造
   2.3.3 车用电驱动系统控制
  2.4 车用电驱动系统发展展望
   2.4.1 技术现状
   2.4.2 发展趋势
第3章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
  3.1 动力电池基本原理及性能要求
   3.1.1 车用动力电池基本要求
   3.1.2 动力电池基本原理
   3.1.3 动力电池基本性能
  3.2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
   3.2.1 动力电池单体结构
   3.2.2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
  3.3 动力电池设计、制造与管理
   3.3.1 动力电池设计
   3.3.2 动力电池制造
   3.3.3 动力电池管理
   3.3.4 动力电池回收与成本
  3.4 动力电池发展趋势
   3.4.1 技术现状
   3.4.2 发展趋势
第4章 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系统
  4.1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功能与结构
   4.1.1 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基本要求
   4.1.2 燃料电池系统构型与概论
   4.1.3 燃料电池系统组成
   4.1.4 系统集成
  4.2 车用燃料电池原理
   4.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基本原理
   4.2.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基本特性
  4.3 车用燃料电池设计、制造、管理
   4.3.1 燃料电池设计
   4.3.2 燃料电池制造
   4.3.3 燃料电池管理
  4.4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发展展望
   4.4.1 发展现状
   4.4.2 发展趋势
第5章 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5.1 混合动力系统基本分类
  5.2 串联混合动力
   5.2.1 构型介绍
   5.2.2 系统工作模式
   5.2.3 实例分析
  5.3 并联混合动力
   5.3.1 构型介绍
   5.3.2 系统工作模式
   5.3.3 系统实例
  5.4 混联混合动力
   5.4.1 构型介绍
   5.4.2 系统工作模式
   5.4.3 系统实例
  5.5 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与能量管理
   5.5.1 能耗评价方法
   5.5.2 能量管理策略
   5.5.3 电池容量优化
第6章 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6.1 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概述
   6.1.1 热力学基础知识
   6.1.2 整车热管理的概念
   6.1.3 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
  6.2 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
   6.2.1 热泵空调原理
   6.2.2 热泵空调组成
   6.2.3 热泵空调技术
   6.2.4 热泵空调发展趋势
  6.3 纯电动汽车总成级热管理
   6.3.1 电驱总成热管理
   6.3.2 动力电池热管理
   6.3.3 子系统间热量耦合关系
  6.4 纯电动汽车一体化整车热管理
   6.4.1 一体化整车热管理的概念
   6.4.2 一体化整车热管理的开发
   6.4.3 一体化整车热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7章 新能源汽车电动底盘系统
  7.1 电动底盘基本功能与组成
  7.2 悬架系统
   7.2.1 悬架结构
   7.2.2 智能悬架技术
   7.2.3 电动底盘专用悬架
  7.3 转向系统
   7.3.1 转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7.3.2 助力转向系统
   7.3.3 后轮转向系统
   7.3.4 线控转向技术
  7.4 制动系统
   7.4.1 传统制动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7.4.2 线控制动技术
   7.4.3 机电复合制动
  7.5 电动汽车专用底盘
   7.5.1 底盘动力系统集成
   7.5.2 电池与底盘的集成
   7.5.3 新型电动底盘
  7.6 发展趋势
第8章 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
  8.1 整车电子与电气架构
   8.1.1 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定义
   8.1.2 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构成要素
   8.1.3 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分类
  8.2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
   8.2.1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的组成
   8.2.2 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系统
   8.2.3 新能源汽车底盘控制系统
   8.2.4 新能源汽车车身控制系统
  8.3 智能座舱
   8.3.1 智能座舱的定义
   8.3.2 智能座舱的发展历程
   8.3.3 智能座舱代表技术
  8.4 智能驾驶
   8.4.1 智能驾驶的定义
   8.4.2 新能源与智能驾驶
   8.4.3 智能驾驶控制
  8.5 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9章 新能源汽车补能系统
  9.1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9.1.1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功用与装置
   9.1.2 电动汽车充电策略与应用场景
   9.1.3 电动汽车充电标准与设施建设
  9.2 电动汽车换电系统
   9.2.1 电动汽车换电系统功用与装置
   9.2.2 电动汽车换电方式与应用场景
   9.2.3 电动汽车换电标准与设施建设
  9.3 燃料电池车载氢系统
   9.3.1 燃料电池车载氢系统功用与装置
   9.3.2 氢加注与储氢安全
   9.3.3 氢系统标准化与设施建设
第10章 新能源汽车车网互动智慧能源系统
  10.1 车网互动概念
   10.1.1 车网互动需求
   10.1.2 车网互动概念
   10.1.3 车网互动潜力
  10.2 车网互动构成
   10.2.1 硬件系统
   10.2.2 软件系统
  10.3 车网互动技术原理
   10.3.1 技术分类
   10.3.2 车:充电管理
   10.3.3 站:光储充智慧微网
   10.3.4 网:虚拟电厂
  10.4 车网互动发展展望
   10.4.1 发展历程
   10.4.2 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