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唐炳华 康宁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ISBN:978704064586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
作者:唐炳华 康宁
定价:95.00
页码:524
装帧:平装
版次:1
字数:860 千字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教材为教育部基础学科中药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101计划”)核心教材之一。全书共20章。1~13章揭示生命物质的化学本质,阐释生命过程的化学原理,挖掘传统医药的文化精髓。包括作为生命物质的糖、脂质、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为生命过程提供动力保障的生物氧化,为组织更新提供物质保障的糖、脂质、氨基酸、核苷酸代谢,在整体水平上维持机体稳态的血液代谢、肝胆代谢等。14~20章解析基本理论,介绍核心技术,关注医药应用,包括遗传信息的化学本质、传递规律及其调控,信号转导的网络化和环路化;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取和鉴定,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重组DNA技术,转基因动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组学与组学技术;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基因工程技术制药等。教材配有丰富的数字资源,内容包括拓展阅读、自测题、教学课件、索引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本教材可供中药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创新实验班及其他中药学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相关课程教材和临床中药师与中医药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前辅文
绪论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 糖化学
  第一节 糖的组成
   一、醛糖
   二、酮糖
   三、其他单糖
  第二节 糖的结构
   一、单糖
   二、寡糖
   三、多糖
   四、糖复合物
  第三节 糖的功能
  第四节 糖的性质
  第五节 糖类药物
第二章 脂质化学
  第一节 脂质的组成
   一、脂肪酸
   二、甘油
   三、长链碱与鞘氨醇
   四、固醇与胆固醇
   五、脂肪醇
  第二节 脂质的结构
   一、脂肪
   二、磷脂
   三、糖脂
   四、类固醇
  第三节 脂质的功能
   一、储能供能
   二、结构成分
   三、合成原料
   四、调节作用
   五、其他作用
  第四节 脂质的性质
  第五节 脂类药物
第三章 蛋白质化学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二、蛋白质的结构单位
   三、蛋白质的辅基
  第二节 蛋白质的结构
   一、肽键和肽
   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三、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四、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五、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六、维持蛋白质结构的作用力
  第三节 蛋白质的功能
   一、功能蛋白的功能
   二、结构蛋白的功能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四节 蛋白质的性质
   一、蛋白质的一般性质
   二、蛋白质的大分子特性
  第五节 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类药物
   一、酶类药物
   二、激素类药物
   三、细胞因子类药物
   四、抗体类药物
   五、多肽疫苗
   六、中药类蛋白质药物
第四章 核酸化学
  第一节 核酸的组成
   一、核苷酸的组成
   二、核苷酸的结构
   三、核苷酸的功能
  第二节 核酸的结构
   一、核酸的一级结构
   二、DNA的二级结构
   三、DNA的超螺旋结构
   四、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
   五、RNA的结构
  第三节 核酸的功能
   一、遗传物质
   二、RNA合成与调控
   三、蛋白质合成与调控
   四、催化反应
  第四节 核酸的性质
   一、核酸的稳定性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特征
   三、核酸变性
   四、核酸复性和杂交
  第五节 核酸类药物
第五章 酶
  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
   一、酶的活性中心
   二、酶的辅助因子
   三、单纯酶和结合酶
   四、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几类酶
   五、同工酶
   六、模拟酶和抗体酶
   七、心肌梗死酶学诊断
  第二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和机制
   一、酶促反应特点
   二、酶促反应机制
  第三节 酶动力学
   一、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四、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五、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七、酶活力与酶活力测定
  第四节 酶的调节
   一、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二、关键酶结构的调节
   三、关键酶水平的调节
   四、非酶蛋白质的调节
  第五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
  第六节 酶与医药的关系
   一、酶与疾病发生
   二、酶与疾病诊断
   三、酶与疾病治疗
   四、酶与药物研制
第六章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一节 维生素概述
   一、维生素特点
   二、维生素种类
   三、维生素功能
   四、维生素缺乏症
   五、维生素毒性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C
   二、维生素B1
   三、维生素B2
   四、维生素B3
   五、维生素B5
   六、维生素B6
   七、维生素B7
   八、维生素B9
   九、维生素B12
  第三节 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
   二、维生素D
   三、维生素E
   四、维生素K
  第四节 微量元素
   一、铁
   二、碘
   三、铜
   四、锌
   五、硒
   六、钼
   七、钴
   八、锰
   九、铬
   十、氟
  第五节 维生素、微量元素与药物
第七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
   一、呼吸链
   二、ATP合成
   三、ATP利用
  第三节 细胞质NADH与NADH穿梭
   一、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二、3-磷酸甘油穿梭
  第四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和抗氧化体系
   一、细胞色素P450
   二、氢过氧化物酶
第八章 糖代谢
  第一节 概述
   一、糖消化
   二、单糖吸收
   三、细胞摄取
   四、糖代谢一览
  第二节 葡萄糖代谢
   一、无氧酵解途径
   二、有氧氧化途径
   三、磷酸戊糖途径
   四、糖醛酸途径
   五、多元醇途径
   六、糖异生
  第三节 三羧酸循环
   一、三羧酸循环的过程
   二、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三、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四、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五、三羧酸循环异常
  第四节 糖原代谢
   一、糖原代谢的过程
   二、糖原代谢的生理意义
   三、糖原代谢的调节
   四、糖原累积病
  第五节 其他单糖代谢
  第六节 血糖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二、血糖的调节
   三、血糖的测定
   四、糖耐量试验
   五、糖代谢紊乱与治疗药物
  第七节 肝脏与糖代谢
第九章 脂质代谢
  第一节 脂质消化吸收
   一、脂质消化
   二、脂质消化产物吸收
  第二节 甘油三酯合成代谢
   一、甘油三酯合成
   二、脂肪酸合成
  第三节 甘油三酯分解代谢
   一、脂肪动员
   二、甘油代谢
   三、脂肪酸氧化
   四、酮体代谢
   五、激素对甘油三酯代谢的调节
  第四节 磷脂代谢
   一、甘油磷脂代谢
   二、鞘磷脂代谢
  第五节 胆固醇代谢
   一、胆固醇合成
   二、胆固醇酯化
   三、胆固醇转化和排泄
   四、胆固醇代谢调节
  第六节 血脂和血浆脂蛋白
   一、血脂组成
   二、血浆脂蛋白分类和命名
   三、血浆脂蛋白结构
   四、血浆脂蛋白组成
   五、血浆脂蛋白功能和代谢
   六、脂质代谢紊乱
   七、治疗药物
  第七节 肝脏与脂质代谢
第十章 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 概述
   一、氮平衡
   二、蛋白质生理需要量和营养价值
   三、蛋白质消化
   四、氨基酸吸收
   五、腐败
   六、组织蛋白降解
   七、氨基酸代谢一览
  第二节 氨基酸分解
   一、氨基酸脱氨
   二、氨代谢
   三、α-酮酸代谢
  第三节 氨基酸衍生物合成
   一、氨基酸脱羧
   二、一碳代谢
   三、含硫氨基酸代谢
   四、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五、甘氨酸代谢
   六、精氨酸代谢
  第四节 非必需氨基酸合成
  第五节 肝脏与蛋白质代谢
第十一章 核苷酸代谢
  第一节 核苷酸合成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
   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
   三、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
   四、三磷酸核苷合成
   五、脱氧核苷酸合成
   六、核苷酸合成调节
  第二节 核苷酸分解代谢
   一、嘌呤碱基分解
   二、嘧啶碱基分解
   三、5-磷酸脱氧核糖分解
  第三节 核酸类药物
第十二章 血液生化
  第一节 血浆化学成分
  第二节 血浆蛋白
   一、血浆蛋白分类
   二、血浆蛋白来源
   三、血浆蛋白功能
   四、血浆蛋白水平
  第三节 红细胞代谢
   一、红细胞代谢特点
   二、血红素合成
  第四节 白细胞代谢
   一、嗜天青颗粒
   二、中性颗粒
   三、嗜酸性颗粒
   四、嗜碱性颗粒
第十三章 生物转化
  第一节 生物转化总论
   一、生物转化机制
   二、生物转化特点
   三、生物转化影响因素
  第二节 胆汁酸代谢
   一、胆汁酸的种类
   二、胆汁酸的功能
   三、胆汁酸代谢与肠肝循环
  第三节 胆色素代谢
   一、未结合胆红素生成
   二、未结合胆红素运输
   三、肝细胞胆红素代谢
   四、胆红素肝外过程
   五、胆红素代谢异常
  第四节 药物代谢
   一、药物代谢意义
   二、药物代谢部位
   三、药物代谢机制
   四、药物代谢影响因素
第十四章 DNA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复制基本特征
   一、半保留复制
   二、双向复制
   三、半不连续复制
  第二节 大肠杆菌DNA复制
   一、大肠杆菌DNA合成体系
   二、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
  第三节 真核生物染色体DNA复制
   一、染色体DNA复制特点
   二、真核生物DNA合成体系
   三、端粒合成
  第四节 DNA损伤与修复
   一、DNA损伤
   二、DNA修复
  第五节 DNA逆转录合成
  第六节 DNA合成抑制剂类药物
   一、DNA损伤类
   二、酶抑制剂类
第十五章 RNA生物合成
  第一节 转录基本特征
   一、选择性转录
   二、不对称转录
   三、连续转录
   四、转录后修饰
  第二节 大肠杆菌RNA合成
   一、大肠杆菌RNA合成体系
   二、大肠杆菌RNA合成过程
  第三节 真核生物RNA合成
   一、真核生物RNA合成体系
   二、真核生物RNA合成过程
  第四节 RNA合成抑制剂类药物
   一、模板干扰剂
   二、碱基类似物和核苷类似物
   三、RNA聚合酶抑制剂
第十六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
  第一节 蛋白质合成体系
   一、mRNA
   二、tRNA
   三、rRNA与核糖体
  第二节 氨基酸活化
   一、氨酰tRNA合成酶
   二、蛋氨酰tRNA
   三、氨酰tRNA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 大肠杆菌蛋白质合成
   一、翻译起始
   二、翻译延伸
   三、翻译终止
   四、多核糖体循环
  第四节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一、肽链部分切除
   二、氨基酸残基修饰
   三、蛋白质辅基化
   四、蛋白质折叠和亚基聚合
  第五节 真核生物蛋白质靶向运输
   一、信号肽
   二、内质网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靶向运输
   三、线粒体蛋白的靶向运输
   四、细胞核蛋白的靶向运输
  第六节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药物
第十七章 基因表达调控
  第一节 基因表达调控概述
   一、基因表达方式
   二、基因表达特点
   三、基因表达调控特点
  第二节 真核生物染色质调控
   一、染色质重塑
   二、表观遗传
   三、基因重排
   四、基因扩增
   五、染色质丢失
  第三节 转录和转录后调控
   一、原核生物转录调控
   二、真核生物转录调控
   三、真核生物转录后调控
  第四节 翻译和翻译后调控
   一、原核生物翻译调控
   二、真核生物翻译调控
   三、真核生物翻译后调控
第十八章 信号转导
  第一节 概述
   一、细胞通讯概述
   二、信号转导概述
  第二节 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
   一、第二信使
   二、酶
   三、分子开关
   四、转接蛋白
   五、支架蛋白
  第三节 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二、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三、单次跨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第四节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五节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一、癌基因
   二、抑癌基因
   三、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产物功能
   四、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第十九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第一节 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
   一、蛋白质沉淀
   二、离心技术
   三、层析技术
   四、电泳技术
  第二节 核酸的提取与鉴定
   一、核酸提取
   二、核酸鉴定
  第三节 印迹杂交技术
   一、印迹杂交的基本原理
   二、常用印迹杂交技术
   三、生物芯片技术
   四、印迹杂交技术与基因诊断
  第四节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一、PCR基本原理
   二、PCR反应体系
   三、常用PCR技术
  第五节 DNA测序技术
   一、Sanger测序法
   二、DNA测序技术发展
  第六节 重组DNA技术
   一、目的基因制备
   二、载体选择
   三、体外重组
   四、基因转移
   五、克隆筛选和目的基因鉴定
   六、目的基因表达
   七、其他应用
  第七节 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
   一、转基因动物技术
   二、基因靶向技术
   三、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
第二十章 组学
  第一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
   二、人类基因组图谱
   三、后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二节 基因组学
   一、基因组学基本内容
   二、基因组学与医学
   三、药物基因组学
  第三节 转录组学
   一、转录组学技术
   二、转录组学研究内容
   三、转录组与基因组比较
  第四节 蛋白质组学
   一、蛋白质组学研究内容
   二、蛋白质组学特点
   三、蛋白质组学技术
   四、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和空间蛋白质组学
   五、蛋白质组学应用
  第五节 代谢组学
   一、代谢组学概述
   二、代谢组学与其他组学的关系
   三、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