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语用学纵横 冉永平 张新红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最近浏览

清空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语用学纵横
ISBN:978704021673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7-04
作者:冉永平 张新红
定价:38.00
页码:354
装帧:平装
版次:1
字数:42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许多学科的汇聚点。本书汇集了30多位年轻学者的近期研究成果。全书共分16章,其内容覆盖了语用学研究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一些新的进展。书中对语用学的发展、语用意义的理论、含意推导与话语构建的意向性、语用含糊及其运作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对语用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他们将会从中获得很多教益。

桂诗春序
徐盛桓序
前言
第一章 语用学的发展(Ⅰ)
  1.1 引言
  1.2 语用与认知
  1.3 语用与社会
  1.4 语用与跨文化交际
  1.5 语用与二语习得
第二章 语用学的发展(Ⅱ)
  2.1 词汇语用学
   2.1.1 引言
   2.1.2 概念的由来与界定
   2.1.3 研究对象
   2.1.4 问题与建议
  2.2 语用学与修辞学
   2.2.1 学术背景之异同
   2.2.2 研究内容与视角之异同
   2.2.3 两门学科的合作前景
  2.3 结语
第三章 语用意义的理论发展与识别
  3.1 语用意义的理论发展:从Grice到Millikan
   3.1.1 Grice意义理论对心理主义的拒斥
   3.1.2 Sperber&Wilson对Grice意义理论的修正
   3.1.3 规范语用学和推断语义学
   3.1.4 Millikan的意义进化成因
   3.1.5 言语交际的再生与复制
  3.2 语用意义的自动识别
   3.2.1 语用意义
   3.2.2 逻辑推导模式
  3.3 DMS模式
  3.4 线索模式
  3.5 讨论与结语
第四章 含意推导与话语构建的意向性
  4.1 含意推导中的非单调逻辑特征
   4.1.1 会话含意
   4.1.2 非单调逻辑与会话含意的推导
  4.2 话语构建的意向性
   4.2.1 意向性的性质
   4.2.2 意向性的心理表征
   4.2.3 意向性的语用理据及语用特征
  4.3 因果复句的语用嬗变
   4.3.1 逻辑与因果关系
   4.3.2 实据与因果复句
第五章 语用含糊与刻意曲解
  5.1 语用含糊及其运作手段
   5.1.1 语用含糊
   5.1.2 语用含糊的运作手段
  5.2 刻意曲解的语用分析
   5.2.1 刻意曲解
   5.2.2 研究现状与问题
   5.2.3 刻意曲解的触发条件
   5.2.4 刻意曲解的运行机制
   5.2.5 刻意曲解的语用功能
   5.2.6 刻意曲解的负面影响
   5.2.7 结语
第六章 推理照应的语用分析
  6.1 推理照应
  6.2 推理照应的句法研究
  6.3 推理照应的语义研究
  6.4 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
  6.5 推理照应与认知活动
   6.5.1 框图结构
   6.5.2 常规关系
   6.5.3 思维模式
  6.6 认知环境与照应
  6.7 推理照应与跨文化交际
  6.8 结语
第七章 元语言的语用分析
  7.1 语用缓和与功能
   7.1.1 语用缓和
   7.1.2 相关研究概述
   7.1.3 语用缓和的功能
   7.1.4 语用缓和与礼貌
  7.2 “那么”的语用功能
   7.2.1 延缓标记语
   7.2.2 阐发标记语
   7.2.3 对照标记语
   7.2.4 推导标记语
   7.2.5 话题标记语
  7.3 歇后语的语境顺应性与功能
   7.3.1 歇后语的语境顺应性
   7.3.2 歇后语的语用功能
  7.4 写作中的元语用意识
   7.4.1 议论文的特性
   7.4.2 写作流程
   7.4.3 元语用意识与元语用选择
   7.4.4 强化劝说功能的手段
第八章 非信息探询疑向句的语用分析
  8.1 引言
  8.2 疑问句及其功能概述
  8.3 疑问句的语用功能探析
   8.3.1 语料及语言特性
   8.3.2 语用功能分类
  8.4 疑问句与语境因素
   8.4.1 交际主体与话题
   8.4.2 权力分布
   8.4.3 礼貌策略
  8.5 权力商讨与言谈推进
   8.5.1 机构权力
   8.5.2 受访者与权力维护
  8.6 结语
第九章 语言使用中的模因现象
  9.1 引言
  9.2 模因的由来与定义
  9.3 模因的特点与类型
  9.4 模因的生存与复制
  9.5 语言是一种模因现象
  9.6 社会实践与语言模因的关系
  9.7 语言模因的变异
   9.7.1 模因复合体的形成与传播
   9.7.2 弱势模因的强化与陈旧模因的新生
  9.8 语言模因形成的原因
   9.8.1 实用性
   9.8.2 合理性
   9.8.3 时尚性
   9.8.4 权威性
  9.9 结语
第十章 语言礼貌与礼貌原则的再思考
  10.1 引言
  10.2 语言礼貌研究的困境
   10.2.1 礼貌定义的困境
   10.2.2 礼貌1与礼貌2区分的困境
   10.2.3 礼貌语料搜集的困境
  10.3 礼貌与模因
   10.3.1 汉语礼貌模因
   10.3.2 礼貌、模因、意图
  10.4 对礼貌原则的再思考
   10.4.1 礼貌意图与效果
   10.4.2 礼貌内容与礼貌形式
   10.4.3 语境要素与礼貌
  10.5 结语
第十一章 会话分析与言语行为研究
  11.1 会话分析的基本特征
   11.1.1 日常会话的显著特点
   11.1.2 会话分析的语料观及转写体系
   11.1.3 会话分析的基本假设
   11.1.4 会话分析的语境观
  11.2 恭维语的语用研究
   11.2.1 恭维语的相关研究
   11.2.2 研究方法
   11.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1.2.4 结论与启示
  11.3 道歉言语行为及其语力分析
   11.3.1 道歉行为的话语表达模式
   11.3.2 道歉语力及适应的损害程度
   11.3.3 道歉言语行为的语用特点
第十二章 广告模因与广告对抗
  12.1 广告的模因分析
   12.1.1 弱势模因与强势模因
   12.1.2 广告中的强势模因
  12.2 广告对抗的语用分析
   12.2.1 广告对抗及相关概念
   12.2.2 指称形式与对抗
   12.2.3 广告对抗的语用功能
   12.2.4 礼貌、风格与立法
第十三章 庭审话语与庭审提问的语用分析
  13.1 引言
  13.2 法律语言研究概述
  13.3 法庭话语研究
   13.3.1 法庭话语的修辞研究
   13.3.2 法庭话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13.3.3 法庭话语的会话分析
   13.3.4 法庭话语的语用研究
  13.4 庭审提问的语境顺应性分析
   13.4.1 顺应法律程序类庭审提问
   13.4.2 顺应机构权力类庭审提问
   13.4.3 顺应心理动机类庭审提问
  13.5 结语
第十四章 语言顺应论与翻译研究
  14.1 引言
  14.2 语言顺应论
  14.3 文学翻译的顺应论
   14.3.1 语境关系的顺应
   14.3.2 语言结构的顺应
   14.3.3 顺应的动态性
   14.3.4 顺应中的语用意识
  14.5 结语
第十五章 关联理论与翻译研究
  15.1 引言
  15.2 关联翻译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15.2.1 关联翻译论在我国的运用与发展
   15.2.2 国内学者的争鸣
   15.2.3 西方学者的关联翻译观
   15.2.4 关联理论的指导性与局限性
   15.2.5 关联翻译论的前景展望
  15.3 翻译中的关联缺失与关联重构
   15.3.1 言语交际的本质特征
   15.3.2 翻译中的关联性缺失
   15.3.3 翻译中的关联重构
  15.4 结语
第十六章 翻译的成事性对等观与语篇视角
  16.1 引言
  16.2 成事性对等翻译标准观
   16.2.1 成事性效果与成事性对等
   16.2.2 获取成事性对等的手段
   16.2.3 文体与翻译
   16.2.4 成事性对等翻译标准的评价
  16.3 语篇视角与语用翻译
   16.3.1 视角与定义
   16.3.2 视角与语用翻译
  16.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何自然救授简介及著述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