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中国政治思想史
ISBN:9787040344684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2-06
作者:《中国政治思想史》编写组
定价:51.00
页码:524
装帧:平装
版次:1
字数:48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编写课题组由17位专家组成,首席专家是清华大学曹德本、吉林大学宝成关、南开大学孙晓春、山东大学葛荃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游洛屏。

本书编者结合时代特点,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在查阅、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学派、人物为核心,阐述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的政治学说。本书的时间断限从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开始,至“五四运动”为止;研究对象既包括众多政治思想家、政治思想流派提出的政治理论,也包括诸多帝王将相、政论家、革命家、改革家等提出的政治主张或观点,还包括体现在某些典籍中的政治观念。本书适应教学要求,结合政治思想内容和发展线索,对丰富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介绍有取舍,有详略,只介绍中国历史上重要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提出的,并在社会政治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或相对系统的政治思想。

前辅文
导 论
  一、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 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三、 中国政治思想的特点
  四、 学习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商代西周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道路及特点
   二、 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
   三、 商代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四、 商代西周时期文化发展状况
  第二节 商代的祖先崇拜与王权观念
   一、 商代占卜活动及其政治意义
   二、 甲骨卜辞中的商代神灵观念
   三、 从祖先崇拜到王权至上观念
  第三节 西周初期的“敬天保民”思想
   一、商周王朝更替对西周政治思想的影响
   二、周公的“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思想
  小 结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王室衰微与社会秩序的动荡
   二、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瓦解
   三、 思想的活跃与私人办学风气的兴起
  第二节 孔子的仁、礼学说与德治主张
   一、 “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
   二、 “仁”与修身
   三、 “礼”与德政教化
  第三节 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一、 老子的“道”论
   二、 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三、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小 结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兼并战争与统一的历史趋势
   二、 列国变法
   三、 郡县制的实施
   四、 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
  第二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 “性善”论
   二、 “王道”论
   三、 君权天授论
   四、 施仁政的政治主张
  第三节 荀子以性恶论为前提的礼治思想
   一、 “性恶”论
   二、 礼治与恢复三代之治
   三、 尚贤使能与富国富民
  第四节 墨子以兼爱、尚贤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兼爱与非攻
   二、 尚贤主张
   三、 尚同主张
  第五节 庄子以返朴归真为主旨的政治思想
   一、 至德之世的社会理想
   二、 社会批判精神
   三、 君道无为的思想主张
  第六节 商鞅的法治思想
   一、 人性好利论
   二、 “利出一孔”与奖励耕战
   三、 法治主张
  第七节 韩非法术势兼用的君主专制思想
   一、 历史观与人性论
   二、 君主至上的观念
   三、 法、术、势兼用的主张
  小 结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社会经济状况
   二、 政治状况
   三、 文化状况
  第二节 秦始皇天下一统的政治思想
   一、 君权至上的统治思想
   二、 中央集权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
   三、 严刑峻法的法治思想
  第三节 李斯极端专制的政治思想
   一、 文化专制思想
   二、 “督责之术”与帝王专权思想
  第四节 陆贾儒道结合的政治思想
   一、 以仁义为本的治国主张
   二、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三、 “统物通变”的政治调节思想
  第五节 贾谊儒法相济的政治思想
   一、 总结秦朝速亡教训
   二、 民本思想与“倡四维”、兴教化的主张
   三、 礼法兼施与强化中央集权
  第六节 《淮南子》中的黄老政治思想
   一、 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
   二、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的制度调节主张
   三、 兼容仁义与法势术的治国之道
  第七节 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
   一、 天的权威与人副天数
   二、 “君权天授”与“天谴”说
   三、 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
   四、 重在调节的政治哲学理念
   五、 天人合一论的历史影响
  第八节 王符民本德化的政治思想
   一、 民本德治思想
   二、 法治主张
   三、 明君论
   四、 选用贤才主张
  小 结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社会经济状况
   二、 政治状况
   三、 文化状况
  第二节 曹操的法治和“唯才是举”政治思想
   一、 倡导法治
   二、 “唯才是举”的人才观
  第三节 诸葛亮德刑并用的政治思想
   一、 “兴复汉室”与德刑并用的政治主张
   二、 尚贤、任贤的人才思想
  第四节 玄学家的政治思想
   一、 何晏、王弼的贵无派玄学思想
   二、 嵇康、阮籍对纲常名教的批判
   三、 裴頠、郭象的崇有论对名教的维护
  第五节 鲍敬言的“无君”思想
   一、 批评君主与等级观念
   二、 平等观与“无君”理想
  小 结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社会经济状况
   二、 政治状况
   三、 文化状况
  第二节 王通“三教可一”的政治思想
   一、 “三教可一”论
   二、 王道政治与仁政主张
  第三节 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的政治思想
   一、 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对隋亡教训的总结
   二、 仁政思想
   三、 法治思想
   四、 谏议思想与政策主张
  第四节 韩愈以“道统”论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道统论的政治意义
   二、 尊君主张
  第五节 柳宗元以政体理论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一、 国家起源与政体思想
   二、 礼刑论
   三、 政治革新主张
  第六节 罗隐以“明君论”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二、 “明君”政治理想
  小 结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社会经济状况
   二、 政治状况
   三、 文化状况
  第二节 李觏富国强兵的政治思想
   一、 天道观
   二、 义利统一观与王霸并用论
   三、 通变救弊之策
   四、 均田安民、地尽国用的思想
   五、 “强兵”之策
  第三节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
   一、 五行说
   二、 “变祖宗之法”的政治主张
   三、 “众建贤才”的思想
   四、 均平思想与理财主张
  第四节 张载以仁道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天人合一”论
   二、 “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政治理想
   三、 恢复宗法与分封的思想主张
  第五节 二程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天理”观
   二、 王道理想与仁政主张
   三、 “以择任贤俊为本”的人才观
   四、 “仁义未尝不利”思想
  第六节 朱熹以德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天理”观
   二、 “为政以德”的仁政观
   三、 “仁义为先”与理欲之辨
   四、 改良积弊的治理观
  第七节 陈亮、叶适以功利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陈亮的功利思想
   二、 叶适“以利与人”的政治思想
  第八节 许衡以“得天下心”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许衡与理学的官学化
   二、 以“爱与公”而“得天下心”的思想
   三、 “必行汉法”的治国主张
   四、 对君主基本素质的探讨
  小 结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社会经济状况
   二、 政治状况
   三、 文化状况
  第二节 王阳明“明德亲民”的政治思想
   一、 “心即理”与“致良知”的理论基础
   二、 “明德亲民”的德治思想
   三、 地方治理主张
  第三节 张居正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思想
   一、 “振纪纲”以加强中央集权
   二、 重惜民生的施政理念
   三、 禁私学,实行文化专制
  第四节 李贽反儒学正统的政治思想
   一、 “童心”说
   二、 对儒学的反省批判
   三、 “至人之治”的治道思想
  第五节 黄宗羲反专制的政治思想
   一、 “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的人性观念
   二、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天下观
   三、 注重民生的民本思想
   四、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五、 变法救世的政治措施
  第六节 顾炎武明道救世的政治思想
   一、 经世致用思想
   二、 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三、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的政治主张
   四、 正人心、厚风俗的主张
  第七节 王夫之以“公天下”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理气、道器说
   二、 “公天下”以批判专制的思想
   三、 “宽以养民”的民本思想
  第八节 唐甄反专制的政治思想
   一、 “学即其政,政即其学”的思想主张
   二、 对专制君主的反思与批判
   三、 “财用为生民之命”的养民思想
  第九节 戴震以批判理学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对理学的批判
   二、 “体民情”、“遂民欲”的政治理想
  小 结
第九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清朝面临的统治危机
   二、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出现
   三、 地主阶级改革派政治思想的变化
  第二节 龚自珍的“自改革”政治思想
   一、 “通经致用”的经世思想
   二、 “讥切时政,诋排专制”的社会批判思想
   三、 挽救衰世的社会改革思想
  第三节 林则徐的“经世”思想
   一、 禁烟思想
   二、 “用民心,恃民力”以反抗侵略的主张
   三、 “开眼看世界”
  第四节 魏源的政治思想
   一、 学以致用的经世思想
   二、 兴利除弊的变革思想
   三、 师夷长技以制夷
  小 结
第十章 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严重的社会危机
   二、 基督教文化的渗透及其影响
  第二节 洪秀全的政治思想
   一、 反清思想
   二、 “小天堂”理想及其实现举措
  第三节 洪仁玕的政治思想
   一、 变法自强思想的提出
   二、 变法自强的具体内容
  小 结
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洋务运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二、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
   三、 洋务思潮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
   一、 以礼治世的思想
   二、 “师夷智”以自强的思想
   三、 “羁縻为上”的外交思想
   四、 “陶铸人才,转移习俗”的思想
  第三节 李鸿章的政治思想
   一、 “千古未有”的变局论
   二、 制器变法的自强观
   三、 “必先富而后能强”的求富观
   四、 “外须和戎”的外交观
  第四节 郭嵩焘的政治思想
   一、 西洋富强“有本有末”说
   二、 全面学习西方的自强观
   三、 有理有节的和平外交观
  第五节 张之洞的政治思想
   一、 中体西用论
   二、 “以工为本”的实业富国论与“自强”的军事思想
  小 结
第十二章 维新派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戊戌维新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维新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 维新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康有为的政治思想
   一、 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 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 大同思想
  第三节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一、 戊戌维新时期的民权观
   二、 “新民”思想
  第四节 谭嗣同的政治思想
   一、 谭嗣同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 对“纲常名教”的批判
  第五节 严复的政治思想
   一、 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维新思想
   二、 反对专制的自由思想
   三、 开中国政治学理论之先河
  小 结
第十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二、 满清贵族与汉族的矛盾加剧
   三、 新的社会力量成长
   四、 各种思潮的勃兴、碰撞及辩论
  第二节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一、 三民主义思想
   二、 五权宪法和建国方略
  第三节 章太炎和宋教仁的政治思想
   一、 章太炎的政治思想
   二、 宋教仁的政治思想
  小 结
第十四章 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文化论争
  第二节 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一、 前期政治思想
   二、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李大钊的政治思想
   一、 创造“青春中华”的爱国思想
   二、 “民彝”政治观
   三、 马克思主义观
   四、 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节 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东方文明救国论
   一、 胡适的改良主义
   二、 黄凌霜等的无政府主义
   三、 杜亚泉的东方文明救国论
  小 结
结 语
  阅读文献
后 记

首席专家:

曹德本(清华大学)、宝成关(吉林大学)、孙晓春(南开大学)、葛荃(山东大学)和游洛屏(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主要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成(山东大学)、王宪明(清华大学)、李晓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宋少鹏(中国人民大学)、张茂泽(西北大学)、林建华、杨阳(中国政法大学)、卓泽渊(中共中央党校)、郑维东(深圳大学)、韩冬雪(清华大学)、颜德如(西南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历史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学习参考。本书已配备涵盖各章教学设计、课程ppt等资源在内的备课系统。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