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高等工程热力学 陈则韶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高等工程热力学
ISBN:978704023616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8-06
作者:陈则韶
定价:49.90
页码:472
装帧:平装
版次:1
字数:740 千字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书是高等院校工科研究生教学用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6篇:热力学基础,流体工质的热力性质,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础,特殊系统的热力学基础,热力循环,不可逆热力学基础。热力学基础篇浓缩了热力学的经典理论,强化了能量品位概念;流体工质的热力性质篇顺着科学研究的脉络,展示了对工质性质研究从理论关系到实验、计算和推算的全历程;多组分系统、特殊系统的热力学基础篇拓展了热力学研究领域,对多组分系统、磁介质系统、化学燃烧系统和辐射系统等进行了描述;热力循环篇是应用篇,涉及蒸汽动力循环、燃气循环和制冷热泵,强调应用热力学理论于实际,书中吸纳了最新工程实例;其他篇介绍了不可逆热力学基础。本书内容融汇了国内外有关教材的精华,吸纳了新的科研成果,并经多年教学实践和修改。书末有习题和附表。

本书可作为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及能源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前辅文
绪论
第一篇 热力学基础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1 热力系·边界·环境
   1.2 状态·状态参数
   1.3 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测定与温度计·温标
   1.4 相·组分·相律
   1.5 平衡态·状态方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 作用·功·热量·传质能·传递势
   2.2 过程·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2.3 热力学第一定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
   3.1 自发过程·能量传递与转换的方向性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
   3.3 卡诺定理
   3.4 熵
   3.5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结合的表达式
   3.6 熵变·熵增·熵流
   3.7 熵增原理
   3.8 熵变的计算
   3.9 T-s线图
   3.10 自发过程·平衡态及平衡稳定性的判据
   3.11 自发过程的速率与催化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有效能和功函数
   4.1 能量的品质
   4.2 有用功
   4.3 有效能(可用能)与无效能
   4.4 等温等容过程的功函数———亥姆霍兹自由能F
   4.5 等温等压过程的功函数———吉布斯自由能G
   4.6 等温物理变化中ΔG计算示例
   4.7 不可逆过程造成的有用功(?)损失·?平衡式
   参考文献
第二篇 流体工质的热力性质
  第五章 热力学函数间的普遍关系式
   5.1 热力学函数的分类
   5.2 建立热力学函数普遍关系式的基础
   5.3 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和麦克斯韦方程
   5.4 热系数
   5.5 比热容的普遍关系式
   5.6 比熵s、比热力学能u、比焓h的普遍关系式
   5.7 绝热节流系数的一般关系式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热力性质的实验测定
   6.1 单一物质的p-v-T热力学关系图
   6.2 p-v-T关系的实验测定方法
   6.3 p-v-T测试系统
   6.4 饱和蒸气压测定
   6.5 饱和气液密度和临界密度的测定
   6.6 音速测定·球共鸣声学法测试原理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7.1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
   7.2 建立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基本方法
   7.3 范德瓦尔方程
   7.4 维里方程
   7.5 R-K方程
   7.6 R-K-S方程
   7.7 P-R方程
   7.8 B-W-R方程
   7.9 M-H方程
   7.10 MBWR方程
   7.11 蒸气压方程式
   7.12 饱和性质表·湿蒸气热力函数关系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工质热力性质的计算
   8.1 从状态式v(p、T)计算u、h、s、cp、cV
   8.2 从状态式p(v、T)计算u、h、s、cp、cV
   8.3 偏离函数计算法
   8.4 绝热指数κ
   8.5 工质性质的实用线图
   8.6 工质性质的计算软件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流体工质热力性质的推算
   9.1 对应态原理
   9.2 通用压缩因子
   9.3 通用对应态方程的判别规则
   9.4 通用对应态方程的改进
   9.5 选择对应态参数变换的方法
   9.6 通用饱和液体焓的对应态方程
   9.7 蒸发潜热的通用方程
   9.8 饱和蒸气焓的通用方程
   9.9 通用饱和液体密度的对应态方程
   9.10 通用饱和蒸气压对应态方程
   9.11 通用饱和蒸气密度的对应态方程
   9.12 通用饱和液体和饱和蒸气熵的对应态方程
   9.13 几个重要基准参数Δhb、h′b和hc的计算
   9.14 流体p-v-T的一般性对应态关系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础
  第十章 多组分单相混合物系统
   10.1 多组分系统热力函数的基本方程与化学势
   10.2 混合物的广延性质与偏摩尔参数
   10.3 偏摩尔参数的可加式
   10.4 用偏摩尔参数表示的热力学关系式
   10.5 偏摩尔参数的性质与吉布斯-杜亥姆方程
   10.6 偏摩尔参数的求法
   10.7 气体混合物的p-V-T-x关系与混合法则
   10.8 非理想混合气体的化学势———逸度
   10.9 稀溶液中的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10.10 理想溶液及其热力性质
   10.11 实际溶液的化学势———活度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多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11.1 多相系统的热力函数的基本方程
   11.2 相平衡的一般平衡条件·相图
   11.3 理想完全互溶二组分气液系统的相平衡关系·精馏原理·杠杆原则
   11.4 临界区二组分混合溶液的特殊性
   11.5 具有共沸点的混合物
   11.6 部分可互溶的二元混合物系统的相图
   11.7 简单的低共熔混合物分析法
   11.8 沸点升高与凝固点降低
   11.9 一阶相变·高阶相变
   11.10 多元混合物气液相平衡特性探讨
   11.11 混合物状态方程拟合及其在热物性计算中的应用
   11.12 混合物的对应态关系
   参考文献
第四篇 特殊系统的热力学基础
  第十二章 简单弹性力系统
   12.1 一维弹性力系统的功
   12.2 一维弹性力系统的热力学定律表达式
   12.3 一维弹性力系统的熵和其他参数的微分式
   12.4 一维弹性力系统的状态方程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表面薄层系统
   13.1 液体表面层与表面张力
   13.2 表面张力功
   13.3 表面薄层的热力学基本微分方程
   13.4 表面薄层系的状态方程
   13.5 弯曲表面层的系统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简单磁介质系统
   14.1 磁介质系统的基本概念
   14.2 磁系统的功
   14.3 磁系统的热力学关系式
   14.4 顺磁体的热力学状态方程
   14.5 顺磁体的热容
   14.6 退磁制冷
   14.7 室温磁制冷研究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含有化学反应和燃烧的系统
   15.1 化学计量与离解
   15.2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
   15.3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与平衡条件
   15.4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平衡成分
   15.5 最大可用功·范托夫方程·平衡转移原理
   15.6 热力学第三定律
   15.7 平衡常数的计算
   15.8 绝热燃烧温度与平衡火焰温度
   15.9 燃料和燃气
   15.10 燃烧的不可逆损失
   15.11 燃烧的效率和有效率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燃料电池的热力学基础
   16.1 燃料电池的原理
   16.2 燃料电池输出的电功
   16.3 燃料电池的端电压和输出特性
   16.4 几种类型的燃料电池
   16.5 燃料电池系统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辐射热力学基础
   17.1 热辐射系的热力学基础
   17.2 辐射能密度u′与黑体辐射力E的关系
   17.3 辐射粒子气的频率分布规律
   17.4 辐射热力学的量子理论基础
   17.5 光子气的分布律
   17.6 黑体光谱辐射密度u′bλ和光谱辐射力Ebλ
   17.7 热辐射能的光谱有效能与光谱等效温度
   17.8 辐射系的熵S
   17.9 平衡态空腔内辐射系的热力学函数
   17.10 稳态开口辐射系的热力学函数
   17.11 开放系辐射换热中吸收器的辐射熵流
   参考文献
第五篇 热力循环
  第十八章 热力循环组织及其性能评价方法
   18.1 组织热力循环的基本原则
   18.2 热力循环的分类
   18.3 能量利用的效率与热力经济分析
   18.4 热力完善度的计算和有效能分析法
   18.5 热电联供与最大经济利益分析法
   18.6 环境和谐综合平衡分析法
   18.7 功损法则
   18.8 主要热力设备的热力性能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蒸汽动力循环
   19.1 现代蒸汽发电厂的主系统流程
   19.2 朗肯循环
   19.3 蒸汽再热循环
   19.4 回热循环
   19.5 再热回热循环
   19.6 二流体循环
   19.7 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压力锅炉的动力循环新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 气体动力循环
   20.1 燃气轮机循环
   20.2 内燃机循环
   20.3 气体流推进式发动机循环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 制冷和热泵循环
   21.1 逆卡诺循环及其性能比较基准
   21.2 实际制冷循环
   21.3 热泵循环及其节能原理
   21.4 压缩制冷设备的节能途径与空调热水机
   21.5 压缩机的循环
   21.6 低温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第六篇 其他篇
  第二十二章 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基础
   22.1 不可逆过程热力学问题的提出
   22.2 局部平衡假设
   22.3 熵产率·熵源强度
   22.4 线性唯象方程
   22.5 唯象系数的获得与昂色格倒易定律
   22.6 不可逆热力学解题思路
   22.7 应用举例———热电耦合问题
   参考文献
习题
  习题一 热力学基础篇习题
  习题二 流体工质的热力性质篇习题
  习题三 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础篇习题
  习题四 特殊系统的热力学基础篇习题
  习题五 热力循环篇习题
  习题六 不可逆热力学习题
附表
  附表1 各种常用单位制换算表
  附表2 常用物理常数表
  附表3 制冷工质的基本参数表
  附表4 若干流体物质的特征参数与安托万常数
  附表5 一些物质标准生成焓等的热化学数据
  附表6 饱和水与饱和蒸汽表(按压力排列)
  附表7 几种制冷工质饱和液、气的物性表
  附表8 几种新制冷混合工质的几个特征点主要参数
  附表9 平衡常数Kp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