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为什么要修订课程体系”回答了修订工作的逻辑起点,即采用“出口倒推”的手段,分析现有课程体系(或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发展中存在哪些共性问题;第二章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探讨了“课程体系是什么”及其相关概念;第三章重点探讨“怎样设计课程体系”的问题;第四章“如何设计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给出了三个不同的培养目标制订案例,重点探讨了学习成果SLOs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及我国高校为什么也要选择OBE的问题;第五章“如何选择课程及其内容”,探索了理工科专业的课程生成路径和方法,通过案例讨论了哪些课程更重要的问题;第六章“如何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保障实施质量”,分析了课程体系实施前的审核工作,重点讨论课程大纲的规范化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及隐性课程建设问题;第七章“如何设计学业测评及评价量表”重点讨论了国际流行的评价量表制作和使用问题;第八章讨论了具有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管理综合功能的“课程地图”;第九章讨论“应该由谁来设计课程体系”,在系统了解了设计工作后,读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会更深刻;第十章“基于系统的课程体系模型”是作者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撑,本章同时讨论了结构性失衡与系统偏差问题。 |
前辅文 |
|
|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础读物,高校教学管理者、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者的必备参考资料。 |
巩建闽,1957年11月生,德州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 上山下乡知青,七七级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生,首届(1985年)华东师范大学数理统计系数理统计助教进修班学员,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长期在德州学院从事数学、计算机专业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研究领域涉及数理统计、计算机、高等教育。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编写教材多部。近十余年来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课程的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大学教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杂志,以及《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文章二十余篇。第四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理事、山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高教学会计算机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
|
|
|
|
|
本书的理论创新体现在:第一,首次给出了系统科学视角下课程体系及其分系统与子系统的概念界定,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分系统与子系统在课程体系编制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第二,针对交互效应矩阵理论和方法在求解高校课程之间关系时的不足,通过实证的方法提出了适应面广、操作性强的改进算法,使笔者提出的课程体系定义形式及相关的概念和方法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 ——北京大学 岳昌君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