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财政学(第四版) 钟晓敏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价格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北京市
数量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财政学(第四版)
ISBN:978704062820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4-08
作者:钟晓敏
定价:59.00
页码:428
装帧:平装
版次:4
字数:56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书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财政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财政学”的配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重点立项建设教材。

本书共有15章,内容涉及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支出理论与主要支出项目分析、成本一收益分析、公共收入体系、税收理论与税制、政府债务、政府预算、政府间财政关系、宏观经济财政政策的运用等。

本书的编写力求规范、准确和简洁,既注重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阐述,也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吸收反映我国当代财政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为了帮助读者系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相关知识及对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每章均有学习目标、专栏、小结、思考题,并用二维码链接思考题参考答案和在线测试题,提供进一步学习和练习的资料。

本书适合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以作为经管类人员培训或其他人员的参考读物。

前辅文
1 导论
  1.1 为什么需要政府
   1.1.1 想象一个没有政府的经济运行状态
   1.1.2 混合经济缘由
   1.1.3 混合经济中的政府
  1.2 政府活动与财政功能
   1.2.1 理解政府活动
   1.2.2 财政功能与财政学主题
  1.3 政府财政收支概览
   1.3.1 政府财政收支活动
   1.3.2 政府财政收支规模
   1.3.3 政府财政收支结构
  1.4 评价财政收支活动:两种不同的政府观
   1.4.1 机械论
   1.4.2 有机论
   1.4.3 两种政府观的进一步分析
2 财政学的分析工具
  2.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2.1.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概念
   2.1.2 一个例子
   2.1.3 为什么要进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2.2 因果关系与实证分析
   2.2.1 因果关系
   2.2.2 实证数据的取得
   2.2.3 数据与观点的运用
  2.3 效率、公平与规范分析
   2.3.1 帕累托标准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2.3.2 福利的衡量
   2.3.3 标准的选择
   2.3.4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3 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
  3.1 公共决策特征与公共决策要素
   3.1.1 公共决策特征
   3.1.2 公共决策要素
  3.2 公共决策原则
   3.2.1 一致通过原则
   3.2.2 多数票原则
   3.2.3 互投赞成票
   3.2.4 评判公共决策原则的两个定理
  3.3 公共决策参与人动机分析
   3.3.1 政治家动机
   3.3.2 选民动机
   3.3.3 特殊利益集团动机与寻租行为
   3.3.4 官僚动机及行为
   3.3.5 专家与媒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4 公共产品
  4.1 什么是公共产品
   4.1.1 公共产品的概念与性质
   4.1.2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数学形式
   4.1.3 混合产品
   4.1.4 进一步的说明
  4.2 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条件与机制
   4.2.1 垂直加总与萨缪尔森条件
   4.2.2 与私人产品有效率提供条件的比较
   4.2.3 关于公共产品有效率提供的进一步讨论
  4.3 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
   4.3.1 关于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的几点说明
   4.3.2 关于公共生产与公共定价的进一步讨论
  4.4 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
5 外部性
  5.1 外部性的本质
   5.1.1 外部性的概念与分类
   5.1.2 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的关系
  5.2 外部性的经济分析
   5.2.1 负外部性
   5.2.2 正外部性
  5.3 外部性的私人对策
   5.3.1 谈判
   5.3.2 合并
   5.3.3 社会习俗
  5.4 外部性的公共对策
   5.4.1 庇古税
   5.4.2 排污费
   5.4.3 规制
   5.4.4 排污许可证
  5.5 共有资源与公地的悲剧
6 公共支出理论
  6.1 公共支出概述
   6.1.1 公共支出的概念
   6.1.2 公共支出分类
   6.1.3 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
  6.2 公共支出的规模
   6.2.1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趋势
   6.2.2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
  6.3 公共支出控制
   6.3.1 公共支出的总量控制
   6.3.2 公共支出的结构优化
   6.3.3 公共支出控制的方法
7 主要公共支出分析
  7.1 教育支出
   7.1.1 政府介入教育领域的理论依据
   7.1.2 教育财政投入的回报
   7.1.3 公共教育支出的负担结构
  7.2 基础设施支出
   7.2.1 政府投资介人基础设施的理论依据
   7.2.2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范围和方式
   7.2.3 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分析
  7.3 社会保障支出
   7.3.1 政府介人社会保障的理由
   7.3.2 社会保障内容体系
   7.3.3 社会保障对经济行为人的影响分析
   7.3.4 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8 成本——收益分析
  8.1 私人部门成本——收益分析
   8.1.1 现值
   8.1.2 成本 ——收益分析的评价标准
  8.2 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 ——收益分析
   8.2.1 公共支出与私人部门成本 ——收益分析的不同
   8.2.2 公共支出项目成本 ——收益分析的步骤
  8.3 公共支出项目成本 ——收益分析案例
   8.3.1 教育投资的成本 ——收益分析
   8.3.2 公路扩建的成本 ——收益分析
   8.3.3 成本 ——收益分析的进一步讨论
9 公共收人概论
  9.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1.1 税收收入
   9.1.2 非税收入
   9.1.3 债务收入
   9.1.4 转移性收入
  9.2 其他预算收入
   9.2.1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9.2.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9.2.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
10 税收理论
  10.1 税收与公平
   10.1.1 受益原则
   10.1.2 支付能力原则
  10.2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10.2.1 税收的转嫁
   10.2.2 税收的归宿
   10.2.3 商品税的转嫁和归宿
   10.2.4 利润税的转嫁和归宿
   10.2.5 个人所得税的转嫁与归宿
   10.2.6 税收归宿与资本化
   10.2.7 税收转嫁和归宿与收入再分配
  10.3 税收与效率
   10.3.1 超额负担的衡量
   10.3.2 税收超额负担与需求曲线
   10.3.3 税制运行成本
  10.4 最优税收
   10.4.1 最优商品税
   10.4.2 最优所得税
   10.4.3 评价税制的标准
11 税收制度
  11.1 税制概论
   11.1.1 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11.1.2 中国的税制改革:简要的历史回顾
  11.2 商品税类
   11.2.1 商品税类:对象和特点
   11.2.2 商品税类的主要税种
  11.3 所得税类
   11.3.1 企业所得税
   11.3.2 个人所得税
   11.3.3 社会保障税
  11.4 其他税类
   11.4.1 财产税类
   11.4.2 资源税类
   11.4.3 特定行为税类
12 公共债务
  12.1 公债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12.1.1 公债的概念界定
   12.1.2 公债的“三性”特征
   12.1.3 公债的种类
  12.2 公债负担理论
   12.2.1 公债负担的三种情形
   12.2.2 公债负担与外债负担的差异比较
   12.2.3 公债负担限度的理论解释
   12.2.4 公债负担规模的影响因素及其衡量指标
  12.3 我国政府债券管理及其规模变化
   12.3.1 国债管理及其规模变化
   12.3.2 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及其规模变化
13 政府预算
  13.1 政府预算概述
   13.1.1 政府预算的含义
   13.1.2 政府预算的起源
   13.1.3 政府预算的原则
   13.1.4 政府预算的形式
  13.2 政府预算管理
   13.2.1 政府预算管理要素
   13.2.2 政府预算管理体系
   13.2.3 政府预算管理周期
  13.3 我国政府预算程序
   13.3.1 预算编制
   13.3.2 预算审批
   13.3.3 预算执行
   13.3.4 预算调整
   13.3.5 政府决算
14 政府间财政关系
  14.1 政府间职能分工与支出责任划分
   14.1.1 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
   14.1.2 收入再分配职能的分工
   14.1.3 宏观经济稳定职能的分工
   14.1.4 实践中的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14.2 政府间税收收入划分
   14.2.1 税收划分的三种方式
   14.2.2 税种划分的原则
  14.3 政府间转移支付
   14.3.1 转移支付存在的理由
   14.3.2 转移支付的类型及经济效应
  14.4 我国财政体制的沿革
   14.4.1 分级包干财政体制
   14.4.2 分税制财政体制
15 财政政策
  15.1 宏观经济波动与政策
  15.2 财政政策与短期需求管理
   15.2.1 总需求
   15.2.2 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
   15.2.3 相机抉择与自动稳定器
   15.2.4 政策乘数
   15.2.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
  15.3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演变:1988-2023年
   15.3.1 第一阶段(1988-1992年)
   15.3.2 第二阶段(1993-1997年)
   15.3.3 第三阶段(1998-2002年)
   15.3.4 第四阶段(2003-2008年)
   15.3.5 第五阶段(2008年11月-2012年)
   15.3.6 第六阶段(2013-2018年)
   15.3.7 第七阶段(2019-2023年)
  15.4 财政政策与长期经济增长
   15.4.1 经济增长的源泉
   15.4.2 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
名词解释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