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从理论到实践证明了一个定律——幼儿所处的微观环境即最直接的周围事物对其生长与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一个人的幼年时期,对环境刺激几乎是“全面开放”的,不设任何防范,好的、坏的刺激均会“照单吸收”。这就提醒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和检测幼儿园的环境质量,提高对环境的利用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呈现环境刺激,并尽最大努力控制和消除不良刺激。要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方式,为幼儿提供适当物质和精神环境刺激物。 本教材主要围绕目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五大领域课程、主题整合课程以及活动区教学模式等内容阐述环境设计,把环境创设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更将其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教材还针对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创特色园、开特色课的现实,增加了“幼儿园特色活动的环境创设”方面的内容。 本教材适合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学前教育研究者及幼儿园教师的参考用书。 |
前辅文 |
|
|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配套教材 |
袁爱玲,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
|
|
|
本书将环境创设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其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
王老师精心设置了美劳区,放上了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和模具。开始,幼儿很喜欢美劳区。后来,愿意进美劳区的幼儿越来越少。王老师灵机一动,放上了各种各样的白色贝壳,让幼儿在贝壳上画上各种漂亮的花纹,幼儿的参与热情又上来了,但没多久,美劳区又受冷落了。而且旁边的音乐区经常敲锣打鼓,热闹非凡,有些幼儿就放下没 有做好的手工,偷偷溜到音乐区中。王老师觉得很困惑,如何投放活动区的材料呢?单纯 通过更换材料就能够抓住幼儿的兴趣吗?如何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将它们相互之间的干扰降到最低呢?活动区之间 有可能互相促进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