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者注重突出师范院校教学特点,吸取近年研究成果,除以王朝演变和时代变迁为主脉讲述中国历史外,还兼及政治经济制度、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力图全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中国古代历史的面貌。全书共分13章,叙述自远古至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历史。本书经专家审定,适合师范院校本、专科教学使用。
前辅文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端 一?中国境内的猿人及其文化 二?人类的进化和文化的进步 三?现代人的形成与氏族制度的出现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 一?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类文化 二?繁荣时期的母系氏族公社 三?母系氏族制度的特点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与原始社会的解体 一?从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转变 二?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多元文化区的形成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 四?中国古代的酋邦 第二章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夏朝 一?夏朝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二?夏朝国家的阶级结构和国家制度 三?夏朝的经济和文化 四?二里头文化与夏史的探索 五?夏朝的灭亡 第二节 商朝 一?商朝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二?盘庚迁殷与武丁中兴 三?商朝的国家机构 四?商朝的经济和文化 五?商朝的灭亡 第三节 西周 一?西周早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二?西周的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 三?西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四?西周的衰亡 第三章 春秋战国——中国早期国家的转型 第一节 春秋 一?大国争霸 二?春秋时期的经济 三?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四?春秋时期的文化 第二节 战国 一?各国的变法运动 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从诸侯兼并到秦的统一 四?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四章 秦朝 第一节 秦朝的建立与发展 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政策 三?秦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第二节 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的灭亡 一?社会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激化 二?秦末农民起义 三?楚汉战争 四?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 西汉 第一节 西汉前期封建秩序的恢复 一?西汉的建立 二?总结秦亡的教训与“无为而治” 三?对分裂势力的斗争和“文景之治”的形成 第二节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政治制度的改革 二?财政制度的改革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文化的统一及影响 第三节 西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一?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进步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都市的繁荣 三?汉代的开放政策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四节 西汉文化 一?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二?哲学和经学 三?史学?文学与艺术 四?科学技术 第五节 民族关系的新发展 一?汉与匈奴 二?汉与西域 三?汉与两越 四?汉与西南各民族 五?西汉与羌族 六?乌桓?鲜卑的内附 第六节 西汉王朝的衰落 一?西汉后期的阶级矛盾 二?西汉统治危机的出现 三?新朝的建立和王莽改制 四?西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第六章 东汉 第一节 东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二?封建经济的发展与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第二节 东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一?东汉与匈奴的关系 二?班超出使西域 三?乌桓?鲜卑和东北各族 四?南方与西南各民族 五?东汉与羌族 六?东汉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第三节 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黄巾军大起义 一?外戚与宦官的交替专权 二?“清议”与“党锢” 三?黄巾大起义 第四节 东汉文化 一?谶纬与神学 二?王充与《论衡》 三?佛教的传入 四?史学?文学与艺术 五?科学技术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三国鼎立 一?曹操统一北方 二?三国的形成 三?三国的政治和经济 第二节 西晋的短暂统一 一?西晋的统一 二?西晋的政治和经济 三?西晋的灭亡 第三节 东晋十六国 一?东晋的建立 二?东晋的北伐与南北战争 三?东晋的灭亡 四?十六国的兴亡 第四节 拓跋鲜卑入主中原 一?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北方 二?北魏初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及阶级结构 三?北魏中期的社会改革及其成效 四?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北魏的分裂与灭亡 第五节 南朝时期的改革与江南的开发 一?南朝的更替 二?南朝的阶级结构及其特点 三?统治阶层的变化与门阀政治的衰落 四?南朝的经济和赋役制度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哲学与宗教 二?文学艺术 三?史学与地理学 四?科学技术 五?中外文化交流 第八章 隋朝 第一节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一?北周后期的统治 二?杨坚取代北周 三?隋灭陈统一全国 第二节 隋朝的政治和经济 一?隋朝前期的社会改革 二?隋初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太子废立事件和文帝之死 第三节 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一?隋朝与突厥 二?隋与吐谷浑 三?隋朝对西域的经营 四?大陆与台湾联系的加强 第四节 隋末农民大起义 一?南北大运河的开凿与东都的营建 二?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三?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四?隋朝的灭亡 五?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五节 隋朝文化 一?史学和文化艺术 二?科学技术 第九章 唐朝 第一节 唐朝前期封建统治的加强 一?唐朝统一帝国的建立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三?唐初的政治经济措施 四?武则天与武周政权 五?玄宗改革和“开元盛世” 第二节 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一?唐朝前期封建经济的繁荣 二?唐朝后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唐朝民族关系的新发展 一?突厥政权的衰亡和唐在西域的统治 二?靺鞨和黑水?渤海都督府的设立 三?回纥的发展及其西迁 四?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五?统一云南各部的南诏政权 第四节 唐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唐与新罗的密切往来 二?唐文化对日本的深刻影响 三?唐和南亚?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四?唐和中亚?西亚?北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第五节 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落 一?天宝年间的社会危机和安史之乱 二?统治集团的政治斗争 三?均田制的破坏和大地主田庄的发展 四?刘晏的理财措施和两税法的推行 第六节 唐末农民大起义 一?唐末的腐朽统治和大起义的先声 二?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第七节 唐朝的文化 一?宗教 二?哲学 三?史学 四?文学 五?艺术 六?科学技术 第十章 五代十国 宋辽夏金 第一节 五代十国与北宋 一?五代十国历史概况 二?契丹的崛起和辽的建国 三?周世宗柴荣的改革和北伐 四?陈桥兵变和北宋建立 第二节 北宋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一?北宋前期中央集权的强化 二?北宋的阶级结构和经济政策 三?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王小波和李顺起义 第三节 北宋与辽?夏和大理 一?宋辽的和战关系 二?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关系 三?北宋和大理政权 第四节 北宋的社会危机和农民起义 一?北宋中晚期的社会危机 二?王安石变法 三?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 第五节 金的兴起和北宋灭亡 一?金国的建立 二?宋金联合灭辽 三?女真贵族南下和北宋灭亡 第六节 宋金对峙和南宋初期的社会矛盾 一?南宋的建立和宋高宗的投降政策 二?金兀术的南侵和宋金战争 三?钟相?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 四?岳飞的抗金和南宋的内部斗争 第七节 对峙局面下的社会经济 一?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金朝统治下的北方社会经济 第八节 五代两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市舶司的广泛设置 二?中国与亚洲及东非诸国的交往 第九节 五代十国?宋?辽?夏?金时期的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 二?哲学?艺术和宗教 三?史学和文学 第十一章 元朝 第一节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 一?蒙古族的起源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三?蒙古的征服战争 四?忽必烈与元朝的统一 第二节 元朝的统治制度 一?行政建置和军事制度 二?法律和铨选制度 三?赋役制度 第三节 元朝的社会经济 一?土地占有关系和阶级阶层结构 二?元朝的重农政策与农业的恢复发展 三?手工业?商业及交通 第四节 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一?元代的边疆各族 二?元朝的对外关系 第五节 元末红巾军大起义 一?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和起义的准备活动 二?红巾军起义 三?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和元朝的灭亡 第六节 元代的科学文化 一?文化艺术 二?哲学?史学和宗教 三?科学技术 第十二章 明朝 第一节 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一?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靖难之役”与迁都北京 三?经济政策和生产的恢复发展 第二节 明朝中期的社会矛盾和张居正改革 一?宦官专权和政治危机 二?张居正改革 第三节 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一?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二?商品经济的繁荣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第四节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二?海外贸易和海禁政策 三?抗倭战争与援朝抗日 四?反对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斗争 第五节 明末农民战争 一?满族的兴起和清的建立 二?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三?明末农民大起义 第六节 明代文化 一?哲学 二?文学?艺术 三?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四?《永乐大典》与《元史》为代表的图书整理与编纂 第十三章 清朝 第一节 清军入关与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一?清军入关 二?民族矛盾的激化 三?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第二节 中央集权统治的强化 一?康熙亲政与鳌拜集团的被消灭 二?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 第三节 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赋役制度 二?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四节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经略西北,平定准噶尔 二?改土归流 三?清政府处理满汉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清代中期的社会危机和各族人民起义 一?社会危机的加剧 二?清朝中叶的各族人民起义 第六节 清代前期的中外关系 一?传教士来华与历法之争 二?清政府对外贸易和闭关政策 三?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和各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四?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关系 第七节 清代文化 一?清朝的文化政策和汉学的发展 二?清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史学与科学技术 三?十九世纪前期的社会思潮 后记